P.C连续梁(连续刚构)的若干问题

redflag 发表于 2006-5-18 15: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   跨径比
一般情况下,为使边跨正弯矩和中支点负弯矩大致接近的原则,以使布束更趋合理,构造简单,故L1/L2=0.239~0.692是常见的边、主跨的跨径比范围,当L1/L2≤0.419时,边跨则需压重,应属于非常规的特殊处理;大都L1/L2=0.54~0.58则较合理,这将有可能在边跨悬臂端用导梁支承于端墩上合拢边跨,取消落地支架。

二、   梁高
主跨箱梁跨中截面的高跨比h0≈(1/46.2~1/86)L2,通常为(1/54~1/60)L2,在箱梁根部的高跨比h1≈(1/15~1/20.6)L2,大部分为(1/18)L2左右。
目前在国际上有减少主梁高跨比的趋势,已建成的挪威stolma桥和Raftsundet桥,在跨中区段采用了轻质砼,减轻了自重,减小了主梁高跨比,其跨中h0≈1/86•L2和1/85.1•L2,根部高度分别为h1=1/20.1•L2和1/20.6•L2。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次抛物线的梁底变高曲线,但往往会在1/4•L2和1/8•L2处的底板砼应力紧张,且在该截面附近的主拉应力也较紧张,因而,可将2次抛物线变更为1.5~1.8次方的抛物线更合理。
在江苏平原通航河道上,为了满足通航净空的要求,在设计时甚至采用大于2次抛物线的幂级数设置底板曲线,这是值得十分注意的问题,事实证明,跨中挠度一般较大,极易发生正弯矩裂缝和斜裂缝。

三、   顶板厚度
以往通常采用28cm,近年来已趋向于减小为25cm,这显然与箱宽和施工技术有关。

四、   底板厚度
以往通常采用32cm(跨中),逐渐向根部变厚,少数桥梁已开始采用28-25cm者,其厚跨比通常为(1/140~1/160)L2,也有用到1/200•L2者。 挪威stolma桥和Raftsundet桥最大底板厚度为105cm和120cm,合跨径的1/286.7和1/248.3,这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五、   腹板
一般为40~50cm,但应特别注意主拉应力的控制,近年来在腹板上出现较多斜裂缝的病害甚多,应予谨慎。
增加箱梁的挖空率,减轻截面的结构自重,采用高标号砼,采用较大吨位的预应力钢束,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等,无疑都是提高设计水平,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但同时又必须合理地掌握好“度”,必须确保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

六、   连续通长束不宜过长
根据连续结构的受力特点,截面上既有正弯矩也有负弯矩,个别设计中将连续通长束顺应弯矩包络图仅作简单布置是欠合理的,尤其对于较小跨径的矮箱梁,其摩擦损失单项即可达40~60%σk之多。建议此时可采用两根交叉束布置,也可改用接长器接长,分成多次张拉等。但在具体设计时接长器也不宜集中在某一个断面上,以使截面的削弱过于集中,同时也会造成施工上困难。

七、   普通钢筋是预应力砼结构中必须配置的材料
当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受压破坏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侧向受拉破坏的形态。也即预应力仅在某一个方向上施加了预压应力,而在其正交方向却会产生相应的侧向拉应力,这是预加应力的最基本概念,必须牢固掌握,灵活应用。
因而,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保证预压应力的可靠建立。为此,在一般情况下,非预应力钢筋约为80-100kg/m3(一立方米砼中的含筋量)。偏少、偏多的构造钢筋均需作适当优化和调控。例如××桥为多跨L=42m的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设计中采用了185kg/m3的普通钢筋,明显偏多,但在某些局部的普通钢筋却又偏少。又如某桥的非预应钢筋仅为36.6kg/m3,实属太少。

八、   关于扁波纹管、扁锚的采用
扁波纹管的采用,日益广泛,有利于减少构件的截面尺寸,但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 波纹管的尺寸高度不宜太小,不利于饱满灌浆。例如目前采用的M15-4,其相应的扁波纹管内径为70×19mm,一般常采用的钢绞线直径为φ15.24mm,则可灌浆的间隙仅有3.76mm<<10.0mm(公路桥规JTJ023-85,第6.2.26条、四中要求:“管道的内径应比预应力钢筋外径至少大1.0cm”)。在宽度方向:70-4×15.24=9.04mm<10mm,其平均间隙为(70-4×15.24)/(4+1)=1.8mm。因此很难保证灌浆的饱满度和可靠握裹。在施工过程中扁波纹管的变形的可能性远大于圆波纹管。
2.扁波纹管的根数。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钢束根数为每管内4束或5束。其锚圈口的损失,5束应大于4束,远较圆锚时要大,其锚固效率系数也较难保证达到95%,同时在穿束过程中也极易绞缠在一起,因而建议,每管内3.0束合适,4.0束尚可,5.0束不妥。
3.扁锚用作横向预应力束合适;用作纵向受力主束欠妥,不应采用“扁锚竖置”作为纵向受力主束(弯起),这将会使实际有效预应力严重不足,各股钢束在竖置弯起的扁波纹管内互相嵌挤,摩阻损失很大,对扁波纹管的横向扩张力也很大,各束受力很不均匀,延伸率无法控制,这种‘“扁锚竖置”方案已有多座实桥失败,应该禁止采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1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技术型工人 + 1 + 1 晚了点,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精彩评论正序浏览

1.4万查看36评论

sealyu 发表于 2009-3-13 15:35:34
15# wangz
本人目前设计一个8跨刚构-连续梁体系的桥,总跨径780米,温度力是控制性因素。
举报 回复
dyj200100_... 发表于 2009-3-13 15:26:49
新手,大家都很厉害,向大家学习
举报 回复
wangz 发表于 2009-3-12 17:08:32

RE: P.C连续梁(连续刚构)的若干问题

我把楼主写的论文,共享下,供大家学习,桥梁跨度大一不一,习惯不同,地理环境限制不同,因此任何原则都是参考,都要考自己学习领会。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架)桥中的若干问题.pdf

213.63 KB, 下载次数: 39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架)桥中的若干问题.pdf

213.63 KB, 下载次数: 24

举报 回复
tuffic 发表于 2009-3-11 15:24:45
刚开始学习。。毕业设计选的就是连续梁的题。。。
举报 回复
fayfay8346 发表于 2009-3-4 15:09:14
17楼这位老师可以把你不认同的观点指出来,给新手们提个醒啊,我还什么都不懂,看到人家的经验容易盲从的。。。
举报 回复
狂飙一路... 发表于 2009-3-3 19:26:33
:victory:路过 学习一下
举报 回复
littor 发表于 2009-2-26 15:44:48
我正作120m刚构,目前梁高一般在1/16.5左右,并且腹板40~60也偏薄。一般50~70m
举报 回复
gangwan 发表于 2009-2-21 11:41:40
按新规范,支点梁高要比老规范高一些,现在超过200m的跨径都不提倡做刚构了
举报 回复
zph1987 发表于 2009-2-19 15:54:08
大跨度的连续刚构和混凝土的张拉龄期有很大的关系,选择的温度应力模式也应该注意。
举报 回复
kouer 发表于 2009-2-19 15:21:55
经典啊,大家的讨论也很中肯,全全收藏!
举报 回复
gangwan 发表于 2009-2-19 11:01:33
楼主是针对老规范的,新规范有些不能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1 收起 理由
redflag + 1 能阐述得清楚一点吗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小福骆 发表于 2009-1-21 10:43:11
嗯,受教了,关于扁锚的问题,以前没有注意,感觉有很多桥都是这么做的。所谓实桥失败,有没有具体的案例?
举报 回复
chenlongtj 发表于 2008-11-4 09:09:53
邵老师的书看来不错啊。
早就下下来,一直都没看。
举报 回复
liuxiaoyu0... 发表于 2008-10-31 13:53:00
最近在做有关连续梁的,看了楼主的帖子有些收益,但仍遗憾这是钢构的。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