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温度应力对预应力配束的影响

greetingpi... 发表于 2011-12-22 09: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近在做一个2*90m的独墩T构,预应力调束的时候碰到老大难的问题——温度应力的影响,特别是温度梯度对内力的影响。当按照全预应力构件设计时,在其他荷载组合下配束很理想的情况下,在温度梯度、特别是负效应组合下,预应力度往往不够,离全预应力构件的要求差得很远;如果要满足温度梯度应力-特别是温度梯度负效应时,必须配置很强大的预应力钢束,这时问题来了,压应力往往超标;上次审查单位说我预应力配多了,压应力偏大,真是两难。
& I; _  B* K% p3 ?: V6 f这个问题估计做设计的应该都碰到过,我想问的是,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位达人一般是怎么取舍。; o+ f) ?( [/ Z/ F  {: t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1.2万查看15评论

shekarry 发表于 2011-12-22 09:48:26
我一般采用加大截面,
举报 回复
sukewin 发表于 2011-12-22 10:05:45
    新规范后,桥面温度梯度产生的应力很大,对于大跨度桥,梯度应力有4MPa,一般采用的梁高都比老规范设计的梁高高不少,我们现在支点梁高取主跨的1/16.

点评

那是连续梁的。T构的支点梁高一般取1/10了。楼主的梁高多少?  发表于 2011-12-22 11:25
举报 回复
seulqs 发表于 2011-12-22 11:26:59
是公路桥吗?预应力度怎么控制的?
$ v+ q" |8 k% B; M8 S规范对这个有硬性规定?梁高取的多少?
举报 回复
tmgc_c 发表于 2011-12-22 11:53:50
如果抗压与抗裂都通过不了,只能考虑加大截面了。个人认为1/10小了点,1/10可能与1/18相对应。
举报 回复
greetingpi... 发表于 2011-12-22 13:09:27
本帖最后由 greetingpine 于 2011-12-22 13:13 编辑 7 f7 o1 A, K2 h

% f  q; P3 c* q1 N8 n本人做的单T单边跨径不到90m,梁高现在取的9/3.5m,支点约1/9.7222,10cm沥青铺装
* E& u3 G3 l2 P- f/ F" k现在梁高是不能改了  就是在温度梯度负效应作用下出现很大的拉应力  其他的组合都没问题 很理想
( d9 Y4 R# G5 U! U6 x我的想法是大家普遍反映温度应力偏大 不好调束,可不可以仅在梯度温度负温差组合下不控制为全预应力而按照A类部分预应力控制,在其他组合下按照全预应力构件控制,个人的想法  不然不仅截面很大,钢束配的也多,而且最大压应力也有点挂上线了
举报 回复
sukewin 发表于 2011-12-22 15:09:06

  R1 c  ?+ V' w* }: M. d) }好像不行。大跨径桥温度梯度效应是很大。: T3 C9 r; E2 h- N/ Q

点评

sukewin设计经验很丰富啊  发表于 2011-12-23 09:32
举报 回复
seulqs 发表于 2011-12-23 17:49:06
A类控制还是全预应力控制,是设计者说了算,没有规范要求。% r$ k( S! ~. Y+ E) H2 @
不过90m的跨径,个人觉得还是要按全预应力来控制。
1 N/ t: y& F1 u+ k8 f. R" j+ y再者,是负弯矩不好调吧?这里的梁高不能调,可适当调下顶板厚度或者削减下墩身刚度试试呢?
举报 回复
greetingpi... 发表于 2011-12-23 18:51:48
规范说的是跨径大于100m的不宜进行部分预应力设计% A: E. H2 k* @0 t/ Z
我这个近90m的单T  差不多是常规连续刚构至少150m的主跨,所以还是按照全预应力设计的
7 q, O0 ~1 r) b) `1 r目前经过反复的调索,梯度温度负效应下基本住大于0了,其他组合个人认为还是比较理想,但是梯度温度正效应下最大压应力15.6MPa,虽然在规范限制内但是离规范限制也不远了
举报 回复
seulqs 发表于 2011-12-24 10:04:11
死扣规范的话,我觉得没问题$ o4 |0 J+ E. K- v9 C/ W) a
那是不宜,不是不行% @/ s8 J5 y4 s8 w+ e8 r5 V
再说跨径也没说相当跨径,实际跨径还是不到100m
! ~' ?1 f" D- d; W, bT构的相当跨径,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按支点梁高那样等效换算的吧
0 s# b! j& D: @- z. G  o) J只要保证模型没问题,调过就好,困难条件下富余度不大也没啥,关键还是模型中恒载、预应力、温度等效应模拟自己要有十足把握。建议用其他软件对比分析。
举报 回复
tmgc_c 发表于 2011-12-24 21:38:45
seulqs 发表于 2011-12-24 10:04
1 n& Y4 E  B4 `0 I0 w死扣规范的话,我觉得没问题
: C% E! m4 A! V那是不宜,不是不行
) V, x* a  Z. Q) G) k! w再说跨径也没说相当跨径,实际跨径还是不到100m
; U7 P4 d% x/ d+ F" v( \: T5 Y
你这个90m跨梁高才9m,肯定是算不过的。不要以为按照规范取值的温度应力很大,实际情况可能比规范还要大。
举报 回复
seulqs 发表于 2011-12-24 22:53:15
【肯定算不过】一词从何得来?似乎很有把握嘛!3 S) F" B& Y- ]% `
人家楼主已经调过了,只是结果比较接近限值。再说,90m的跨径,梁高9m,较为合理。+ L: w2 e/ |. E8 F  @
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举报 回复
greetingpi... 发表于 2011-12-25 13:05:10
本帖最后由 greetingpine 于 2011-12-25 13:05 编辑
% s* l0 g& r" z* q
tmgc_c 发表于 2011-12-24 21:38 . P: o0 ~# W* w8 V
你这个90m跨梁高才9m,肯定是算不过的。不要以为按照规范取值的温度应力很大,实际情况可能比规范还要大。 ...

8 ]( o. v$ q& r$ Z0 ?4 K, V1 r
0 g9 A/ C5 N! Z0 o个人觉得1/10应该算是偏大的了,个人计算过的大跨径(150以上)连续刚构也不下6座,接触过的只在更多,好像取这个比例的倒不是很多。第一次做单墩T构,比较保守点取的不到1/10梁高。
( C. [1 _8 Q: b8 ^请问按照你们的常规做法一般去多大?
. S5 w: D) g/ C! g, I+ Y意见不同不重要  重在交流 呵呵 谢谢 8 _! Z) Y  p) F- j, \
举报 回复
tmgc_c 发表于 2011-12-25 13:17:10
greetingpine 发表于 2011-12-25 13:05
% d) T: H/ h$ J个人觉得1/10应该算是偏大的了,个人计算过的大跨径(150以上)连续刚构也不下6座,接触过的只在更多, ...

) r+ b' x8 Y1 s7 v- p7 V你主跨150m的梁高取多少呢?
举报 回复
greetingpi... 发表于 2011-12-25 14:04:46
本帖最后由 greetingpine 于 2011-12-25 14:05 编辑 * v0 [% f: W% T6 p, v* X
tmgc_c 发表于 2011-12-25 13:17 , ~1 R% \; {# \
你主跨150m的梁高取多少呢?
$ ?$ l; Z  m+ L( f! F
1 e- j' {. [: j) V
我计算的几个跨径支点梁高取值140-8m,150-9m,160-9.5m,220-12m, j! p: V& B8 C7 h, w
另外做这个单T时参考了中交一院做的那个2*120的奉溪大桥
9 \/ b* w1 y- |* s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