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处理与建议 6 i/ d# Y1 U2 z* u/ _
. e4 u2 {* w7 q7 Y! g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处理与建议- Q( y- B# y/ G" d K0 m
1 m4 H6 |$ L) K( A9 s
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销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重的甚至炸毁整幢建筑物。根据重庆地区的地质特性和我近二十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 f$ P3 E. U, Y3 I/ P$ f1 ]l 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u3 A. d3 G& ?) R' @" K3 w5 a# _- E
2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1 q1 m+ v) [7 K- q
3 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
7 w6 f$ X3 n6 H3 _) Y3 {% m4 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9 y) ^' z( C5 c" s0 N" B5 M9 x
5 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 H& b6 W, J/ \, T6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 @6 @+ Z' T. V( z9 u& O) Z7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 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 D" f) ?+ i8 ~3 j" |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我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4 N( Q0 M5 P. a3 v5 S
一, 钻孔灌注桩基事故分析处理的一般程序(略)6 O# @4 @- R R: @# M( {3 ]7 l
二. 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F; _, `. O/ T9 O" _
(一)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 R. e% z. @) k2 {* Q0 y6 ^& p1.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
8 H4 A. Y% b3 E( @4 g2.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 x: i2 D+ ?; E6 l& h0 c3.参加的人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
) F1 e. G+ i- l, w6 ]2 a4,设计人员认可签字。
( Q; D" @- W: f7 r1 x2 [9 `. j(二)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2 n) G8 w' v5 V+ p& kl l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l4 w: K2 A; `- r; u
2.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m0 ?! r7 }) w+ X
(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5 K* v& Z6 m: @' c! y
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G/ ~; E' G+ G8 }1 h
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M5 C7 n0 ]- ]" C
(四)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 I' p/ `1 k% t! F; `6 [1 l
(五)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3 v4 Y$ M- h/ Q6 X
三. 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
: c2 f' f( e: m6 {& k% o% {7 E+ c! C' O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粱),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 o8 N$ F" i: O+ P+ E0 Z/ ]8 K(一) 接桩法
% X/ Z- u3 W. _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 i0 H! f6 F1 y" h4 I1. 开挖接桩 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8 e5 M m9 D& }' b# P
2,嵌入式接桩 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7 D8 p8 h. {; ]' `(二) 补桩法3 I4 i3 Z+ j" e2 y5 s" V j( H
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N2 I8 i2 o5 A/ M+ M: R" v; E
(三)钻孔补强法3 q3 U7 d5 Y5 `1 [1 F
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校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 ]: p( h# d; A7 Z3 F3 F4 ~' _* Yl,高压注浆补强
' \$ X8 a. b) Q1 Q(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 d1 R( }7 P3 a8 N(2)校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j) ~: m* o! Q( o2 V2 k
(四) 扩大承台粱法) h, }3 O4 T7 @+ g( d
1. 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粱)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粱)来处理。
) q( |5 e1 N3 {% K2. 考虑桩上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粱)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粱)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粱)的配筋。
W7 L; j7 C9 J/ C- m+ b(五) 改变施工方法; _3 R& V2 D; S1 X( c: h* q2 M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种。
" c2 A8 j" w& j' l. @1.改变成桩施工顺序
& O2 j. q( X* V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 x0 E. S+ K4 @' V
2.改变成桩方法
4 m% c6 A" k- F3 S' s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J6 h6 i( G' e, W* k9 k/ K
(六)修改设计
! q3 k8 l* I) c; l! J1. 改变桩型( U- e1 H2 f+ m
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
3 e' O0 Y* F0 j6 c0 B2. 改变桩位
! ^ t/ E( U$ T2 M% [: {' E6 ~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如在江北区大石坝大庆村钻探基地8#、9#住宅就遇到地下5m左右处理有420天然气管线就是这样处理的。
6 s; Q8 p r& i1 z7 M! W' J3. 上部结构卸荷
! t8 [% F- j* ]; e4 E6 E) h2 e' }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