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快走向桥梁强国

纳百川 发表于 2008-1-27 1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当前桥梁界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我国应“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这项使命虽任重道远,但也终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的国家正愈来愈强盛,我们的民族正日益兴旺,桥梁作为国力和人类智慧的象征没有理由不强大。“桥头堡”的网友多处桥梁建设第一线,对桥梁强国最有发言权,今借网中一页,请大家各抒己见,讨论一下我国如何更快走向桥梁强国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5 收起 理由
develop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3950查看15评论

cecilil 发表于 2008-1-27 16:31:13
首先我们要在理念上要改变桥梁设计个观念,不要一味追求世界第一。
举报 回复
北极星 发表于 2008-1-27 21:02:30
本人认为应该在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改进,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







www.beijibook.com   北极图书网------专业的建筑书店
举报 回复
tlf3521 发表于 2008-2-9 21:38:50
最主要的是改变用人体制让真正懂技术懂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不让那些只会打麻将的阿姨之陡把持领导岗位。
举报 回复
八级钳工... 发表于 2008-2-20 09:36:36

桥梁强国路之我见

回顾我国桥梁发展史,老一代前辈一直在为计算发愁,计算尺计算器,一座桥的计算单用车装,还要用无数假定、简化、相似等,自从计算机时代开始,英雄无用武之地,但落了个概念清楚,不象当今毛头小伙,只知道输入、边界、输出,不知其所以然,细问,曰过程没必要都知道,只要知道结果对就行了,再问,怎么知道的,曰对比,可说出一大串洋程序的名字,不能再问了,再问要发火。
    老一代前辈一直再为材料发愁,多用了一点材料像是犯罪,特别是钢材,泱泱大国当时炼不出那么多钢,特种钢就更别说了,多用混凝土少用钢差点成为定理,束缚了一代人的思路,而今不同了,世界第一产钢大国的头衔已不是刚挂上,虽然特种钢还差点,现今派生出来的桥梁第一多起来了,高度第一,跨度第一等等,居然还有体量第一、重量第一者大肆宣传,只要是第一就行。
    回顾世界桥梁史,桥梁的发展和理念分不开,二战后德国在建设炸坏的桥梁时开创使用了斜拉桥,钢材和工艺的发展促进了吊桥,新的设计理念促进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预加应力技术就早的不用说了,看来,桥梁强国的道路上要有新的理念铺路,就像歌曲,新搞一个太难了,好象十八世纪的艺术家把好曲子都作完了。
    古人云,人无僻不可交也,静下心来,作点自己要作的事,养成建造桥梁的僻好,别作政客需要的,集少成多,我们的桥梁设计人员是别人的几倍,不愁没有诸葛亮出来,空城计、借箭不在话下。
举报 回复
ld10011 发表于 2008-2-25 16:29:01
楼上的是好帖,只是现在好多学生报国无门,有知识没关系进不了设计院,有关系没知识的进了设计院只能是个会用cad画图的小喽喽
希望能早点考上结构工程师,借助证书的力量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举报 回复
望优草 发表于 2008-2-26 10:36:44
呵呵,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当官的指挥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得投其所好,行外人指导行内人啊
举报 回复
老桥 发表于 2008-2-29 18:22: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回复
hubhust 发表于 2008-3-2 17:33:32
不仅在桥梁方面,在整个土木行业,体制是最关键的
国外建设公司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一条龙,而国内设计,施工是分开的,导致
整体水平及创新不够,这是我的一点浅见
举报 回复
老桥 发表于 2008-3-8 11:1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回复
zg1986 发表于 2008-3-8 12:27:14
体制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素质换句话说就是价值观~
现在的桥梁设计人员很浮躁~~
应该说是我们的整个民族都是很浮躁~~
成功没有捷径,必须要脚踏实地~
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举报 回复
xxxtttxxx 发表于 2008-3-8 20:24:49
浮躁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说个人约束自己就可以解决的。
而是要发现,我们为什么要浮躁?追求什么?

怎么样制定政策,才能让大部分人不再浮躁,而甘愿安心的做学问。
社会贫富差距,社会对成功的认识等等。
国家科研机构认识的臃肿,使真正的科研人员得不到足够好的待遇,我想这个应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举报 回复
老桥 发表于 2008-3-16 15:48: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回复
济苍生 发表于 2008-4-1 11:10:07

创新研发机制可借鉴日本经验

小日本极为重视创新,不管是首创还是二次创新。建立有健全的创新研发机制,在大型企业内部都设有研发机构,并有一套支持创新的规章制度。
例如,新日铁是一个大型钢铁企业,内部就设有海洋工程事业部,从事桥梁、港湾等工程的开发。一方面,使企业的产品与产品的应用紧密结合,便于开发工程实际所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也使工程上能够更好、更快应用企业所开发的新产品,甚至,可以根据新产品的特有性能来开发新的工程结构。
对于新产品、新结构的开发还有一套特殊的制度保证,新产品、新结构的实施可以不受现有规范的限制,其安全由特设的机构加以审批。
又如,本四公团为了更好实施来岛大桥工程,就委托长大公司进行结构研究,结果得到了单吊索的合理结构。

[ 本帖最后由 济苍生 于 2008-4-1 11:14 编辑 ]
举报 回复
包海 发表于 2008-4-13 11:59:58
我们的宝钢内部就缺乏小日本那样的机构,以至产品只能被动被应用,生产和使用之间没有沟通渠道,生产者不知产品如何使用;使用者得不到更适合于使用的产品。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