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m/ m) q2 u' b B
. D' u: ^/ ~" D* ?5 u4 T
: `- M5 K4 G8 S% n
5 S: o5 u: A2 N: J/ y$ u! w. c
提到热处理 就不得不提到工业四火 它们是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4 f5 G1 p I7 y& g6 D* Y
2 p& {3 W0 [ g" Y9 n" W" L
5 \4 ]. L! N, A3 E$ P
h Q' Z+ O- k' Z9 ~, b# n- p4 s今天 我们就来谈谈它们的区别
6 J( e( L+ `0 x. l' u. P' G退火+ } M$ j5 P2 h( R, w5 G ?
就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缓慢的冷却到室温 ) Z4 Z6 M* U" L0 y s% D
想一想 你煮了碗面但是太烫了 4 C: ?6 i% K5 T9 J& W$ O1 k
9 _! X% F2 V( X, r t f0 V
d$ W Q2 \! w: W c
所以你要把它放一边 让它冷一冷再吃 退火就是这个道理 1 ^5 B0 X8 n8 X3 ^% V
正火
' m2 o: s2 V. z* z 就是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 保温适当时间后 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听起来
1 V; ~# l$ c: }0 a/ S
* n7 i. r$ I4 o+ C! `
; E0 {6 H/ Q" B% |+ x. s Q$ Q7 D$ u只不过 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 生产周期短 因为正火 是这样降温的 ↓↓↓
5 o7 u. d$ P1 q7 a8 ~# M
: Q# j& P% v d往往能更快吃到面 也就是能更快的得到产品$ I" @! m" }& l3 U" \3 X3 g/ a5 M# r' Y
所以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 尽可能选用正火
7 d) Q; ]" }/ p* v9 P
5 o# h+ [' S, @2 R; Z6 m$ g" o/ D1 b/ r, M- p$ o/ K/ |: I a
如果说 退火和正火是亲兄弟6 O; B1 }" q$ O6 @
那淬火和回火就是不离不弃的好伙伴了
- u) d! \4 V. h1 Q) q淬火 就是将金属加热到临界点以上 这个时候 金属内部的结构和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奥氏体化 我们需要保温一定的时间 来让金属进行这种变化 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 以得到介稳态马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组织 这个快速冷却的方法 通常是这样的 ( Q# p0 p: T; {2 C1 N* `
$ m" b8 Y7 y8 w
- U. S0 o5 x% }1 v' w1 P2 P$ C
淬火后就得到了马氏体组织0 X9 s! O9 D* z" W& `- ^
但是这个组织状态内部结构极其不平衡
% g X2 y# W) g% x0 r9 w5 o
: `& S( f# |( \, n& ?* t% o8 a
虽然硬度高 但塑性、韧性差 脆性也大 因此 淬火后的金属不会作为成品出厂 毕竟厂家也不傻 这种不能进行二次加工的 比Iphone 6s 屏幕都脆的金属 没人会要
) E( r1 Y/ C* i l9 S; B- t" s
' Q9 a5 q( J8 R* d
9 g; X7 h' [' d6 W, F- m' u* U! H: A; v6 t. z
所以
& i( N; P2 r8 B: A! { 回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 Z- O' y" ~# r" S
在金属被淬硬后 将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 让金属内组织能够均匀分配 之后再冷却到室温; _" E8 k7 F! X0 L/ c8 h6 {
就能得到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 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的成品
& H. x V; Z( H8 \+ ~0 |% ^
3 F3 y4 [0 i. j( A" m p这就是 1+1>2的完美例子!
6 m: c Q$ D! |7 t4 N: R8 l# t% B8 i) G
, Z4 R E* K& I6 z* v+ d& J说了上面那么多 关于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区别 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 / S1 o1 H9 [8 p
其实“淬火”和“回火”可以让面也爽脆起来嘛~ + Y6 u8 V' E/ m; u5 Z4 N5 H7 }; M( z
) [7 N5 y5 t3 o( T / g$ c+ r- E' @/ i; I
' ~9 B# i$ z4 [
8 S6 D+ u2 X' P2 o; n
+ E9 _( a6 i* Z)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