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柱预应力弯梁桥事故分析报告

redflag 发表于 2007-12-3 16: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编者按:本帖转自网络资料,原著者署名snake。编者读后感觉如坐春风,尤其对于做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桥的设计者来说,更是很有借鉴意义!

关于深圳市近年来独柱预应力弯梁桥事故的情况汇报

综合近几年来,深圳及周边地区弯桥所发生的问题。事故多发生在独柱预应力弯梁桥。桥梁中心线曲线半径R=60~300米,桥梁宽度B=8~16.5米,事故发生的时间在施工中或运营1~5年中。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施工方面的原因,也有设计方面的原因。现将有关情况(不含泥岗立交)汇报如下:

(1)深圳市春风路高架桥(1994年建成)
该桥为独柱三跨预应力连续弯梁,桥梁中心线曲线半径60米,采用单箱单室箱型截面,全宽10.5米,两侧悬臂3.0米(详细情况不详)。在施工预应力张拉后发生梁体的转动,导致梁体曲线内侧支座脱空。
该桥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a) 由于箱梁两侧外悬臂较大,箱梁底宽较小,使得由两块板式橡胶支座组成的抗扭约束抵抗力矩不足,造成梁体扭转变形。
(b) 对梁体内预应力产生的扭矩缺乏足够的认识。
事故处理:
(a)通过顶升两侧端支点处内侧,对支座施加预加力,调整横坡,减小支座负反力,消除支座脱空现象。
(b)在主梁内侧施加压重荷载,调整全梁扭矩分布,增大边墩内侧支座反力。

(2)深圳市滨河路车公庙立交(1998年建成)
该桥采用单箱双室箱型截面,桥梁中心线曲线半径R=266.3米,6跨一联,长度、跨度较大,其中中间两孔跨度为62.8米、59.2米,中间三个支承采用独柱支承,其余为双柱支承。该桥全宽10米,两侧悬臂2.0米,梁高2.8米。施工采用分段浇注、分段张拉预应力方法。首先浇注中间两跨(62.8+59.2米),张拉预应力后,浇注两侧边孔。预应力通过连接器连接。该桥施工第一浇筑段,预应力张拉后,按照施工程序拆除跨中支架时,引起梁端及中间支承附近梁体外侧支架承载能力不足,产生支架垮塌,主梁产生翻转。
该桥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a)在第一段砼浇筑、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梁体跨中部位支架脱空,支点附近支架不足以承受梁体自重及预应力产生的扭矩,而造成支架的垮塌。
(b)设计中特别是第一浇筑段单点支承支点附近的支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造成支架在预应力张拉后,支点附近支架承载能力不足。
(c)对梁体内预应力产生的扭矩缺乏足够的认识。
事故处理:
(a)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对第一段浇筑主梁进行多点顶升,恢复梁体的扭转变形。
(b)加强第一段浇筑梁体的临时支承,在梁体扭转变形得到恢复后,进行下一浇筑段的施工,使全桥形成稳固的结构体系。

(3)深圳市滨海大道南油立交及侨城东路、侨城西路立交(1999年建成)
三座立交采用同样的设计手法,发生同样的问题。出问题三座匝道桥均采用独柱三跨连续梁结构,边墩采用隐盖梁。其中中跨为35~45米,边跨为30~35米,梁体中心线圆曲线半径为68.5米或83.5米。桥梁宽度8米,箱梁底宽3.8米,外悬臂2.1米,主梁梁高2.0米(中跨45米)、1.65米(中跨35米)。中间独柱支承采用双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
其中南油立交匝道在进行荷载实验时发生梁体的较大偏转,最大偏转为1.53%,外侧最大下沉为60厘米,内侧最大上翘为63厘米,主梁向曲线外侧最大滑移为45厘米。
同时其余两座立交匝道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转和侧移,但由于未进行荷载实验,发生偏转和侧移程度较小。
该桥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a)全联支承体系抗扭能力及水平方向抗滑动能力弱。
(b)预应力钢束配置不尽合力。对预应力产生的扭矩缺乏足够的认识。
(c)中墩支座预偏心设置偏小,结构分析表明未起明显作用。
(d)双向活动支座滑动系数设计中采用值与产品出厂指标差别巨大(国标μ≤0.01)。其滑动摩阻系数取值偏大对下部结构安全,但对预应力弯梁上部结构的滑动稳定性不利。
事故处理:
(a)对主梁进行多点顶升,以两边墩外侧支座中心连线为轴,按刚体位移顶升主梁各控制点的相对位移值,梁体顶升的控制以顶力和各点相对位移比值双控,恢复梁体变位。
(b)改变支承体系,加大墩柱截面。将原设计圆形墩柱改为椭圆形墩柱。将中墩墩顶单点双向活动支座改为两支点板式橡胶支座,使中墩形成抗扭约束,减小扭转跨径。
(c)中墩加桩、加大承台,以抵抗中墩墩柱由于增加抗扭约束而产生的横向弯矩。
(d) 为保证在运营阶段,边墩曲线内侧支座不出现脱空现象。在恢复梁体位移、改变支承体系完成后,对边墩内侧支座施加顶力调整支座位置,拆除顶力后对边墩内侧支座形成预压。

(4)深圳市华强北立交(1998年建成)
该桥由多座桥梁组成其中A、B匝道桥均为6孔预应力砼连续梁,桥梁中线曲线半径分别为255米和275米。桥梁全长239.504米,跨径组合为26.083+37+54+34.421+54+34米,箱梁截面为单箱单室,梁高2.2米,箱梁顶宽9.0米,底宽5.0米,支座布置边墩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其余均为双向活动支座。
该桥2000年6月在无任何先兆情况下,A匝道桥突然发生严重的梁体侧向位移、平面外挠曲并伴随严重的扭转变形。各墩处径向平移位移量分别为18、21、33、47、46、22、19厘米(A匝道),梁端端部扭转角达2.42°和2.35°。两侧边墩曲线内侧支座已脱空。
该桥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a)中间墩A6~A10均为多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其抵抗水平力、水平位移的能力较弱。当摩阻系数μ≤0.015时,在温度力作用下A6~A10墩水平力均超过支座摩阻力而发生滑动。
(b)梁体位移发生过程,应包括二个阶段:
1)在温度力和日照温差荷载在长期反复作用下,梁体中间支承出现较大的平面累计位移。即“弯、斜桥的爬行现象”
2)当平面累计位移发展到一定阶段,支承体系偏心达到一定数值时(见前述—临界状态各墩支承偏心值表),结构支承体系中的边支座A5、A11出现内侧橡胶支座的脱空现象,同时扭转变形造成的梁体自重水平力分力,以及温度力、日照温差荷载产生的水平力造成梁体的突然变位。
按上述分析,主梁发生严重侧向位移和转动的过程应是:
梁体中间支承发生的累计水平变位→主梁在较大偏心支承作用下发生翻转→由于翻转产生的主梁自重水平分力加剧了水平变位的发生→全联支承系统(包括抗震锚栓)失去抵抗水平力能力发生突然侧移和翻转。
由此可以看出,横桥向的累计位移是造成梁体侧移和翻转的重要因素。
(d)设计规范中,对盆式橡胶支座有关聚四氟乙稀板的摩擦系数有关规定(常温下μ=0.05),与实际厂家产品出厂时的检验标准出入较大(出厂时μ≤0.01)。对上部结构的整体抗滑动稳定性是明显的不安全因素。
(e)支座预偏心设置不合理(原设计中间四个墩预偏心设置为45、0、0、30厘米)。由于中间三个大跨未设置预偏心,其扭转跨径依然较大,主梁扭矩未得到明显改善。
事故处理:
(a)在两侧临近边墩的中墩加设盖梁,加大墩柱截面,由φ160厘米增大为280X200厘米椭圆形截面。将原设计单点支承改为两点抗扭支承,增加全桥的扭转约束、减小扭转跨径。
(b)改变中墩各墩的支座型号,其中中间墩改为盆式固定支座,其余两墩改为单向活动支座(切向活动,径向固定)。
(c)边墩支座改为滑板橡胶支座。
(d)对全联主梁顶升,进行纵向、横向位移调整,恢复主梁纵、横坡及平面位置。
目前事故处理正在进行中。

(5)深圳市北环路红岭立交、环彩立交(建成年代不详)两座立交近期才发现问题,具体情况尚在了解中。

综合上述:深圳市近年来独柱支承预应力弯梁桥所发生的事故可归结为:
(1)对预应力钢束产生的扭矩认识不足,计算分析中未计入预应力对扭矩的影响。
(2)支座预偏心设置不合理,致使全梁扭矩分布得不到改善,从而引起端部(抗扭支承)曲线内侧支座脱空。
(3)支承体系设计不合理。或全部采用双向活动支座,或全部采用球型支座,致使支承体系在平面外约束较弱,导致平面外的位移。
(4)设计中对长期荷载,特别是对温度力、制动力、收缩、徐变引起的平面外水平变位认识不足,水平限位措施不利,导致上部结构主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水平爬行现象”。
(5)设计中对独柱预应力弯桥,特别是分段浇筑预应力弯桥临时支承,未做明确、详细的设计说明,致使施工时支架垮塌造成事故。
(6)现行桥梁设计规范急待修订,特别是对于弯、坡、斜桥缺乏明确规定,致使其无“规”可寻,必须加强有关技术规定。
(7)设计规范中,对盆式橡胶支座有关聚四氟乙稀板的摩擦系数有关规定(常温下μ=0.05),与实际厂家产品出厂时的检验标准出入较大(国标出厂时μ≤0.01)。设计中对上部结构的整体抗滑动稳定性未予考虑。
(8)未注意《桥规》中对于支座最小压力的控制。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4 收起 理由
jsjxq001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3.3万查看16评论

liushui 发表于 2013-6-5 00:04:38
市政就是复杂的,空间受限,不得已只能用独柱墩
举报 回复
唐僧 发表于 2007-12-3 16:35:38
怎么全是深圳的?全国的有没有??

   
(6)现行桥梁设计规范急待修订,特别是对于弯、坡、斜桥缺乏明确规定,致使其无“规”可寻,必须加强有关技术规定。


这个好像跟设计规范没什么关系,主要是设计和施工分家造成的,是体制上的问题。

另外,施工单位素质较差,当施工单位分析(或经验)水平高于设计单位时也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呵呵

就是深圳翘了那么多的弯梁还敢修,这种不怕出问题的精神倒是蛮难得的。

[ 本帖最后由 唐僧 于 2007-12-3 16:40 编辑 ]
举报 回复
jsjxq001 发表于 2007-12-3 16:38:38
可能是就深圳的做的课题研究吧
举报 回复
伪君子狼... 发表于 2007-12-3 16:40:39
人家就研究深圳的,不错了,如果在深度分析就更好了
举报 回复
hljhrb 发表于 2007-12-4 10:37:18
这种事故不仅在深圳出现,在其它地方也多次出现,主要是设计上认识不足,吸取教训啊!
举报 回复
jongta 发表于 2009-7-15 16:17:24
天津津晋高速匝道桥(独柱支承曲线梁桥)坍塌事故分析
http://www.bridgehead.com.cn/vie ... &extra=page%3D1
举报 回复
狂飙一路... 发表于 2009-7-15 18:07:47
害怕啊
前段时间做了两个独柱的弯桥
举报 回复
cgq588 发表于 2009-7-16 08:08:37
没有做过独柱的弯桥,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问题,看了版主的帖子,长了不少见识,呵呵。
不过我觉得现在做施工的,很少有人考虑太多的理论上的东西,他们(从项目经理到普通技术员)只是在抢工期、省成本上面花心思,或者是把主要精力花在了生产安排、对外协调等方面。如果施工单位的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在项目管理方面有权力、在技术上有能力分析不同的施工方案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并合理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案,不要盲目地抢进度,认真分析自己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可能出现的事故,并加以预防,相信这一类事故会大大减少。
举报 回复
hp007 发表于 2009-7-18 16:24:25
我所经历的项目,匝道基本上做的都是独柱墩。。。
举报 回复
sukewin 发表于 2009-7-18 22:37:28
城市立交匝道桥基本上都设独柱单支点,为了美观需要,如采用双支点,结果为好很多。
举报 回复
liu132 发表于 2009-7-20 14:25:32
总结的挺好的,值得借鉴啊
举报 回复
junheng84 发表于 2010-12-16 15:03:48
{:4_94:}{:4_94:}{:4_94:}{:4_94:}{:4_94:}{:4_94:}{:4_94:}{:4_94:}{:4_94:}
举报 回复
在水边 发表于 2012-1-9 14:43:46
主要是设计和施工分家造成的,是体制上的问题。

举报 回复
ydcow 发表于 2012-1-9 15:44:41
我没有赏识过做成独柱的,总是感觉会有一些问题,并且好多桥梁弯曲半径非常小,
举报 回复
marsyuan19... 发表于 2012-1-12 11:57:03
很多条件下独柱墩是必须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关键是对其不利因素的控制,对弯桥的力学规律准确把控,特别是扭矩的相关问题。
独柱墩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比如弯扭刚度比,支座间距,预偏心,预应力二次矩等主要因素的调整进行处理。
对于那种超小半径的箱梁,独柱或双柱影响反而不很大,主要因素控制应转向其他方面。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