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受力方面来讲,曲线连续刚构比直线连续刚构的受力更为复杂。对于直线连续刚构而言,在自重、预应力、徐变收缩、温度等作用下,主要产生“弯”、“剪”效应;而对于曲线连续刚构而言,当其曲线半径较小的时候,必须考虑其空间受力特性,除了“弯”、“剪”效应外,还会产生扭转、翘曲等效应,其受力情况较直线连续刚构更为复杂,应力在截面的分布将更为复杂;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曲线连续刚构,根据其受力特点,宜采用空间梁格法等方法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在设计时,曲线连续刚构横截面一般采用箱梁形式,因为箱梁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支承形式的处理也非常重要,因为曲线连续刚构的抗扭性能主要通过箱梁自身的抗扭以及支座反力来实现(支座布置合理将会明显提高结构的整体抗扭性能);
对于曲线连续刚构的监控,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结构曲线半径很大,空间的扭转翘曲效应很小,那么在建模的时候,可以忽略这些因素(当然,最好是先用桥博或者MIDAS建立桥梁空间模型分析一下这种效应的大小以策安全),而近似按照直线桥梁模型进行处理,因为按空间曲线连续刚构计算的话,将会使计算时间大大增加;如果曲线半径较小,空间的扭转翘曲效应很大,那么,建议最好采用空间模型进行监控,以保证监控的精度。在监控过程中,除了需要注意竖向的标高变化,还应该关注水平向梁体线形的变化。
个人的一点浅见,大家讨论~
[ 本帖最后由 superhugo 于 2007-6-24 11: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