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泉最美的十座桥

redflag 发表于 2015-10-24 2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de974d1eb9c1731e491526712324c36.jpg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美景所在。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桐乡,多桥,也多爱桥之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沈卫林和桥的故事之洲泉篇,往后的日子里,小编会给大家依次介绍每个乡镇的古桥。十多年前,原同福乡合星村一个十几岁的农家娃偶然在亲戚家翻到了一本《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桐乡县卷》,他被书里的地名故事、歌谣、谚语深深吸引,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这个农家娃叫沈卫林,是市科技局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的一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的原因,他还时常行走于乡间,乡村的真实、宁静、质朴时时打动着他内心最诗意的角落。 这个1981年出生的农家娃,本着对桥文化的执着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于去年4月开始了他的寻桥之旅,现在,在他的相册里已经有140多座古桥了。这些古桥一横一斜、一拱一平,古朴雅致,虽不比江河大桥那样豪放,婉约中却透露出另一番韵味,串联起从古至今桐乡的历史缩影。一到周末,沈卫林便拿着他的“三宝”(一张全市古桥的清单,一本1982年的桐乡桥梁普查资料,一份全市河道分布图),寻访分布于桐乡各村的古桥。 1982年的桐乡桥梁普查资料记载桐乡有古桥1800多座,但据沈卫林这一年多的寻访来估算,目前大抵只剩下300多座了。“去年寻到的古桥,今年再去时,有的又已经被拆了。” 沈卫林说:“‘中国旅游第一大县’,古桥与流水这么好的资源,破坏了岂不可惜。”儿子受到父亲的影响很深,小小年纪并不贪恋零食与玩具,反倒与老爸的特殊爱好配合默契。在他的镜头中,有一个屠甸的范蠡湖,一个面积约一百亩大小的漾潭,漾中有一个很大的土墩,土墩上野芦丛生,杂树葱绿,它是屠甸境内历史最久远的人文古迹,相传与春秋时期的范蠡和西施有关。“漂亮吧,这里已经进入了桐乡旅游开发展视线!”看着照片,沈卫林由衷赞叹,仿佛回到了那个天气晴好的下午,与儿子在湖边小憩的情景。在洲泉拍步安桥时,一位老婆婆见沈卫林拿着相机,以为是要来拆桥了,立马板起脸来,警告说:“这个桥不能拆的!”听到这句话,沈卫林心底暖暖的,“如果大家都像这位老婆婆一样爱护古桥那就好了”。 “古桥梁是水乡文化的根基,也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直观的历史见证,但愿人们再也不要破坏它们了,推而广之,尊重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曾经的劳动价值。”沈卫林说道。  跟随沈卫林的镜头,去认识洲泉美丽的桥。
  1、淳安桥
2435e2731466515dfc732a96b3e3eb9f.jpg
淳安桥:三孔平石桥,位于洲泉镇众安村最南端,南北各有台阶5级,北侧有一总管堂,桥面为两块纤钢石加嵌心。据载此桥建于明隆庆年间,历四百多年风雨仍保存完好,桥中间的龙门石图案清晰可辩。由南向北三个桥孔分别刻有“南首桥门东西直线杭县界”、“中央桥门为德清东西连接之水道”、“北首桥门东西直线崇德县界”,这就是著名的“一桥跨三府”之说。
2、聚宝桥
  
聚宝桥:三孔石拱桥,全市仅此一座(西栅移建者除外),位于洲泉镇义马村,当地人称三洞环桥。该桥的名气之大甚至主上无法对它描述,一直以来是洲泉乃至桐乡文物的代表,这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石拱桥长达60多米,其风韵甚至远胜于景区内迁建的许多古桥。桥中间的两个桥墩上各有两只大石元宝,因此又名元宝桥。桥石上刻有 “张氏德三舍银拾两正”捐助者名单,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桥联。
3、万年桥
639e03b678fea96fab385aabba26f00c.jpg
万年桥:单孔石拱桥,长约24米,位于洲泉镇夜明村,明永乐始建,清雍正重建。旧时西部最大的航道长虹大溪流经夜明境内水势开阔、烟波淼淼,而万年桥正是造于三角漾潭的北侧。印像之中,其自然风景的绝佳程度在桐乡极少见。胡诌《夜明万年桥》两首:桑枝乱撩野鸭昏,沙草短浸试水深。二十三级登高处,遥看桥头一池春; 湘溪水面两岸宽,菜花铺叠更繁开。 婆娑流水穿桥过,蜻蜓飞去无人来。
4、中塘桥
14b7bc8874ae30bdecb1cf768f789e5c.jpg
中塘桥:单孔石拱桥,长约35米,位于洲泉镇道村村,东西各有台阶30余级,气势恢宏可与当年古运河上的大型石拱桥相媲美,单孔应据现存古桥之首。南侧桥联为:“旧迹著中塘通舟揖往还港分南北,新题仍永禄来轮蹄络绎路别东西”。北侧桥联为“虹影跨石矶紧抱含山依荻岸,鸥波通钱市平分语水下曹溪”,联中包含了石矶、含山、荻港、洲泉、语水、苕溪六处地名,可谓韵味隽永,充满诗情画意。
5、祗园寺桥
c588bcdbfdbe8ff8640e29c4d6b4d2bf.jpg
祗园寺桥:单孔石拱桥,现为陆上旱桥,顾名思义为寺前小石拱桥。据载,祗园寺位于洲泉镇市河西,建于梁天监年间,曾地广百亩,为江南名刹。1955年,仅剩的金刚殿被拆除,只留下地名和半座小石桥。有诗云:祗园寺古自齐梁,女伴相携绕曲廊。小雨如丝愁路滑,碧桃花下掩红妆。可见当时祗园寺庙会之日红男绿女相携游乐的盛况。
6、北松桥
cd9cdc29b528507f94ea7d35ad56c46c.jpg
北松桥:三孔平石桥,位于洲泉镇石山头村,建于清代,整座桥娇小玲珑,造型独特无二,从台阶到桥面为横着的19块石条铺成,桥面靠木梁支撑,桥柱上刻有雕有莲花状图案。几年前河浜淤积、杂木丛生,一度成为危桥掩藏在生活垃圾堆的深处。村庄整治以后河道及两岸经整理砌筑生态护岸,石桥得以重修和保护,现已成为两岸人家往来的悠闲之路。
7、能文桥
186197096884854057abf494a06be965.jpg
能文桥:三孔平石桥,建于民国初期,位于洲泉镇南庄村,当地人称文桥,几年之前在当地村民的坚持,使得拆桥队手下留情得以幸存。桥名包含着对子孙的期望,更是古时由崇福至洲泉的必经官道,至今桥南堍还保留一块石碑,刻有“上南过东石门(石门县即崇福),落北过西洲钱(洲泉古称洲钱)”,可见它当年的重要。
8、步安桥
b8c17ba8b24aff765a965f32dbbdf0ba.jpg
步安桥:三孔平石桥,建于民国,位于洲泉镇道村村,所用石料精良,建造风格简约,把因河而隔的村庄连接在一起,但因过于靠近三叉河口和杂木丛生,桥堍已向南倾斜。南侧刻有桥联“步武永征如意兆 安康时听太平歌”,当时处于乱世,桥联也正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9、里仁桥
5e063b2a67d041de7d8519071ba1d768.jpg   
里仁桥:三孔平石桥,建于民国,在步安桥往西约100米,当地人称蒲鞋桥。相传建造时因资金不足,缺一石梁,当地有一老翁将卖蒲鞋所积攒的钱悉数捐出,所以桥的一面刻着“里仁桥”,另一面刻着“蒲鞋桥”。此桥建造年代比步安桥早了两年,但保存十分完整,两岸长着高大的树木,堪称精品,可惜没有桥联。
10、永年冯家桥
8390373082de7a41b08e87db55bfaf3a.jpg   
永年冯家桥:单孔平石桥,在步安桥东约300米,这座看似普通甚至有些其貌不扬的石桥竟然建于明弘治十年,是全市为数不多的几座明代古桥梁之一。曹操《龟虽寿》中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在桥名之前加上永年二字也寄托了当地人对尽享天命之福的美好意愿,这种说法仅个人之言。
11、金鸡桥
3139e53e4c3a2aac2736eec4b8ee5d1f.jpg   
金鸡桥:三孔平石桥,在永年冯家桥往南约一里,相传建桥时此地曾发现一巢金鸡,故名金鸡桥,刻于桥的北侧。但桥南面却刻着杨家桥,所以书说“里仁桥这是洲泉现存石桥中唯一一座刻有两个桥名的石桥”的说法并不正确。从造形看此桥应建于民国时期,保存完好,东侧台阶已布满了开着白花的藤蔓,桥下河水整治一新,两岸垂柳啼莺,走上台阶仿佛时间倒流,是拥抱自然的好去处。
2de974d1eb9c1731e491526712324c3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