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桥之美-吴冠中水乡系列

redflag 发表于 2015-9-1 20: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69a12decf51637741ae47e74d54be08d.jpg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391eb8853908d43f3ccd6dd468558d30.jpg

77d0aff1685b6d171ac0ec29aa06d1b2.jpg

5273ad66bd10d4bb469f1477e95ca6f8.jpg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先生作品中典型风格的代表和最著名的题材。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吴先生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与真切的情怀,使得先生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先生早期水墨画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双燕》,既是典型的以水乡为题材的作品。十分巧合也倍显难得的是,此幅水乡作品中也出现了一双飞燕虽此双燕非彼双燕,但同样在增加作品本身意境与情趣的同时,也注入了不同一般意义与别样的情结。


cb5a1b72ee1a827c0abde8a2f8094027.jpg

37da3a902fdec12e0e8b227ca6e0909c.jpg

ef0557eb3defb1c6f0346ec530b0cb7d.jpg

        吴冠中先生以水乡为题材的画作,历来倍受大众的喜爱和收藏家的青睐。2004年11月苏富比香(港拍)卖中一件同为描绘水乡的小幅(43.5 X 51.2cm )油画作品《鲁迅乡土》,以一百八十四点七万港元成交。


c14530b0665545d484ec6829f25418e4.jpg

6f83cf72184325ef8b8260e24f6010c2.jpg

53c6b1ee3c85eb88da73d25c18f78201.jpg

        摄影师和画家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78b5161bb59b52ed4a2b56514274db55.jpg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b9d01ebc8cb3c507455a112045aeea3.jpg

aa47fcddc3e7a7d0853abf57b4f82f6d.jpg

9d5851b42d157d8a5d2bdf948d1ac1b4.jpg

8ec9ad397ea1d9c1398dc6f58c079c55.jpg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55a9929d6ce2c8df9ffa760e5dea1eef.jpg

95f7ef0f241109faef656cde92ea7a29.jpg

196f1bc4a38ea583f86b72d0a9b011c1.jpg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


3a1164567049db993cd8b58127216637.jpg

63080131d5586033469d01ef16d437b4.jpg

af2592bcd337f0e0a6babdb6c58ca18e.jpg

0caea1841bcb7190418a0903dc13d52f.jpg

0591a8fe6209ccb802c71c9fd455206f.jpg

ef4ce06ba84ca2e0ba1a349a3f29653f.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