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针对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这两类最常见的破损,对其形成原因、修补机理、修补材料及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根据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破损的几何形状及成因,对其作了全面、细致的分类,并对其大小和严重程度等级进行了划分。逐一针对本文提出的沥青路面六种典型裂缝和四种典型坑槽的破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首次对沥青路面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分析了填封裂缝和修补坑槽再破损的原因,并通过对不同裂缝填封时机的比较分析,得出较佳的填封时期。为使修补坑槽的密实度和平整度能同时获得保证,本文提出了松铺系数控制法和修补料用量控制法,来准确控制修补材料的投料量。 本文首次依据沥青路面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的维修特性和修补机理,全面分析了修补材料中集料与沥青结合料应具备的性能要求,并对集料与沥青结合料、修补材料与原有路面材料的相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分析确定了修补材料的级配类型、矿料级配、沥青用量范围、组成材料的选用原则及空隙率等。 首次提出了评定沥青路面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质量好坏最为直接、有效的评价指标,分别对用作裂缝填...
) V3 w6 W# D7 ~$ D摘要3-5 , e2 \5 j/ I, @5 U' G
目录5-7 # n- b* i" S; g2 \- @
第一章 绪论7-18 $ p( \- m* U1 h f4 C
1.1 开展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性7-11 , B, Q; `* R# x$ f. S
1.2 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养护维修新技术应作为研究重点11-14
+ X! G/ d1 I' s, _ 1.3 国内外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养护维修技术发展现状14-17 5 Y+ x( i( T5 Q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18
7 c2 D6 b8 f; Z第二章 沥青路面裂缝破损及填封机理研究18-40 / g7 K0 u; \2 v' N* y6 T
2.1 沥青路面裂缝破损形式分析18-21
; }' A9 s+ X2 ~3 k 2.2 沥青路面裂缝破损机理研究21-32 7 N( c* a0 h5 @8 @
2.3 沥青路面裂缝填封机理研究32-38 8 O7 M F: D2 Q) u0 \
2.4 沥青路面填封裂缝再破损原因分析38-40
$ t- Y8 F+ [5 f1 b/ F9 `: P7 X- p. p3 _第三章 沥青路面坑槽破损及修补机理研究40-54
" h* r& N, f8 [$ c H1 L 3.1 沥青路面坑槽破损形式分析40-42
9 }1 e1 @8 {8 \ 3.2 沥青路面坑槽破损机理研究42-45 $ F6 G" E# h# t3 |! s- U
3.3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机理研究45-51 7 I* O( i5 z1 ]) Y
3.4 沥青路面修补坑槽再破损原因分析51-54 ' k7 s0 Q" d% {& ^
第四章 集料、沥青结合料及修补材料性能研究54-76 7 }/ X9 s7 \! H; T( q: ~
4.1 集料性能分析54-61
$ S; r8 \9 j( b 4.2 沥青结合料性能分析61-66
6 |; S4 y1 c/ e8 p 4.3 修补材料性能分析66-76
+ v' T& ]( i0 b7 h第五章 沥青路面裂缝填封材料和工艺的研究76-89
2 T, p% i4 b9 N; C& { x! p 5.1 沥青路面裂缝填封评价指标76-78 + X1 V% }/ H: I. n3 o; F2 J! { Y
5.2 沥青路面裂缝填封材料78-84 ) M+ Z8 D) h) c$ f% a
5.3 沥青路面裂缝填封工艺84-89 ! H# J' x' ^4 F% {* `% n' }
第六章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材料和工艺的研究89-105
# m$ I& T9 r2 O3 }* @( X 6.1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评价指标89-91 ; L! G0 r! | j3 e) j/ J- {+ m
6.2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材料91-96
7 ^5 V' ^9 n/ X$ N) |1 i( a 6.3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96-105
* {5 ^, @, T- t第七章 静力热压法修补工艺的理论研究105-112 ) b/ i$ X6 P+ X8 M
7.1 静力热压法密实机理分析105-109
- l3 a# t3 R: ?/ p/ f" v 7.2 静力热压条件下高温热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分析109-112
7 Z/ g8 w: h; d2 W b! G P Z第八章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新工艺的试验研究112-120 0 C* p2 A/ }( L8 }, F. k
8.1 密实性验证试验112-116 ( q3 p: l3 m8 D2 T T1 y7 J
8.2 熨平验证试验116-118
( }* l) u7 M8 {# d3 G 8.3 粘结性试验118-120 3 G( x0 B/ a+ u# Z2 h( R
第九章 结论12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