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设计大跨连续梁、连续刚构一般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三向预应力混凝土是指箱梁纵向(设在腹板或顶板、底板内)、横向(顶板内且在纵向钢束之上普通钢筋下)、竖向(腹板中间,腹板后设双束,薄设单束)。一般来讲,只有纵向钢束会影响桥梁的线形,即挠度,横向钢束只影响箱梁挑臂,竖向仅仅是为抵抗腹板开裂(抵抗主拉应力而设)!
在桥梁整体计算时,一般用平面杆系程序计算(半径小的弯箱梁除外)即可,最好不要用空间程序,因为一般的大跨连续梁、连续刚构用平面杆系程序计算再结合一些经验即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结果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如果你用空间程序,不仅建模麻烦,而且输出数据量极大,最终的计算精度也提高不了多少!!所以,我一直建议:在计算时,只要达到工程精度要求,用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这对初学者最有效!
设计初学者在设计三向预应力桥时最应该注意:三向预应力空间的干扰问题!!为防止三向预应力空间之间的和普通钢筋间干扰,以我的经验:在箱梁内外表面8cm内不要布任何钢束,因为这是普通钢筋的地盘,然后在顶板8-12cm之间不要有任何纵向钢束,因为这是横向钢束的地盘。然后根据腹板厚度布双束竖向钢束(厚度>60cm),布单束竖向钢束(厚度40-45cm),也就是腹板厚度的底板,顶板范围不要布任何纵向钢束(下弯束、上弯刚束除外),因为这是竖向钢束的地盘,其余地方就可以放心布纵向钢束啦,但纵向钢束最好从腹板边上布起(这是为更好传力)。纵向钢束布在顶板承托及顶板、底板内。只要你按这样的方法设计,这些看来很复杂的这样、那样的钢束、钢筋就不会相互干扰啦!除非你是老手,否则,最好按这的思路布置,不然,后果很严重!
最后说一句,设计时横向钢束除了能改善箱梁挑臂的受力外作用不大,竖向钢筋就不要考虑参与受力啦,作为储备(原因施工单位的人晓得)。
哦,搞忘了,横向、竖向钢束一般纵桥向间距通常5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