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投票权,但是在大选中并非没有倾向。在奥巴马和希拉里之间,我倾向于希拉里。在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我在半个多月以前还倾向麦凯恩。但是,现在我则认为奥巴马确实应该当总统。
7 r, C) B- e+ x$ I+ L$ g
+ M1 j) h, H) Y9 S5 v 民主政治不在于把你拥护的领袖选上台,而在于面对不理想的现实作出选择。奥巴马的缺陷非常多。但是,他的对手缺陷更多。这也是他走到今天的原因。
2 {7 k/ C% g" a1 `# X' _
0 `/ x. E/ c. W& ?4 F, k 最近和老母打电话。她老人家年过八旬依然放眼世界,一定要和我谈政治:“美国的事儿我看不准呀。奥巴马真能当总统吗?还是咱们这里靠谱儿。咱们的领导干部都是经过长期培养的。美国好象并不培养,谁上来都行。”她还提起俄罗斯:“看人家普京,干得好可以留下来接着干。而且让自己培养的人当了总统。这样看起来稳当一些。”
2 d0 V1 v, X" d" {6 e; L4 j. s( \. w9 C! v9 x# H5 x, h
确实,奥巴马似乎没有经过什么培养。他靠什么起家?社区组织人。这不就是我们居委会老大妈们的工作吗?从那里起步他当州议员、参议员,现在还要当总统。哪个位置他屁股也没坐热过,什么经验也没有。就凭能说会道,真当了大任能行吗? , \+ \( E6 s. C+ P1 C2 F' R1 I
( T! s$ i% f+ o% f4 i4 i 老实说,这也是我当初的担心,觉得希拉里、麦凯恩都比他经验丰富,靠得住。不过,再一想:这两位有什么行政经验呢?他们都是议员出身呀!今年阴差阳错,两党的候选人都是参议员,在行政经验上都几乎是零。这可怎么选呢?
, t2 L4 J% P( V7 r! I# X
! g h9 G/ u% M 这其实也是民主制度的一个毛病。能说会道的未必能作事,能选举的未必能治国。孔老夫子说“观其言而察其行”。可如今的选举,“观其言”的机会不断重复,“察其行”的机会几乎没有。选民怎么知道谁更能干呢?
0 W7 S: l' P2 i m; n$ t9 t% e7 ` k/ |
/ Y' ^ v! x( q; D 好在选举也并非磨嘴皮子的比赛,也体现了候选人的品格。这种品格,对于一国之领袖非常重要。谁都希望自己的领袖遇到危机时沉着稳健,并能广泛听取意见以进行慎重的决策。选举过程漫长,几乎每天都出现“危机管理”的挑战。这就好象考大学比读大学更累、压力更大一样,选举其实比治国还难。你不用担心老麦七十多岁没有精神头治国。他选举能顶下来,到白宫里的日子总体而言放松多了。一句话,选举考验人。
# B0 P! D9 d3 r( L( |4 S$ ^; o
+ w- j& r" E0 p" c+ V7 ]1 J 从预选和大选一路看下来,奥巴马 WoW Gold比他的所有对手都稳健成熟。比如在预选中,希拉里情绪大起大落,一会儿说“和奥巴马参议员一起竞选是我的无上荣光”,两人又握手又拥抱,似乎度蜜月一样;但二十四小时之内,就在全国电视上大骂:“奥巴马,你真可耻!”麦凯恩也同样。面对金融危机,他一会儿要求暂停预定的第一次辩论、到华盛顿进行危机管理,十几个小时之内又灰溜溜地回来辩论。你能看出来:他一时都找不到北。 7 _4 I) U9 M+ |, V% p" J+ Y* w
+ v7 _) @( L4 m2 H$ }$ q% h, ^ 反观奥巴马,竞选开始时一度非常危机,过半领先后又曝出他的牧师赖特反美的极端主义布道演说。等麦凯恩提名佩林为竞选伙伴后,支持率迅速反超奥巴马,民主党内一片危机。但是,奥巴马始终表现得沉着不乱。他刚刚开始预选时,确实显得稚嫩,在辩论时频频被希拉里修理。但是,你能清楚地看到他学习新东西非常快,到了大选时,对各种政策问题已经驾驭自如,让对手很难占到便宜,情绪上也控制得非常好,显示出了总统相。 Safe WoW Gold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石油危机,希拉里和麦凯恩都呼吁设立一个“燃油假日”,免去老百姓的燃油税,以缓燃眉之急。这明显是收买选民的政治投机。只有奥巴马不跟风,坚持说这样不负责任。结果,燃油费用高,人们用得就少,最后油价也掉了下来。还是市场比政治家聪明。当然还有,奥巴马的竞选班子始终不换。连共和党人也承认,他的班子工作得最有效率,为战后大选史中之罕见。这也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
8 ^9 \' p4 G. o9 b2 }" ~8 T& v: f) `+ ^5 w, K) G
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一个人的治国能力。但是,接受两亿多选民的面试,没有能力也很难过关。这种大选选出过布什,但也选出过克林顿、里根。民主制度不完美,但确实是个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