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的大桥汇总(欢迎补充)

Anqiao 发表于 2009-3-15 2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通常,我们把金沙江和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汇合之后形成的滔滔东流的大江正式称为长江。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4年底,在长江上建起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随着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原均为国家拨款,建后不收过桥费;现在为各种形式的筹资、贷款,建后收费还贷)及造桥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高投入、高技术、大跨径的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修建起来,截止 2006年10月,长江宜宾至上海江段有已建成通车的特大型桥梁43座,在建的桥梁19座(含隧道,不包括规划中或设计中的桥梁) ,共62座桥梁或隧道。

溯江长江干流而上的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有已建成或在建的大桥共46座(由于金沙江以上河段的桥梁建设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少,省、市、县级地方政府都可能有各自的建桥计划,难以准确统计,因此设计中或规划中但未正式开工的桥梁未计入),详见长江大桥知多少(二)。因此,长江及其正源流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的大桥已达108座(含隧道,^0^)!

长江上海至宜宾江段还有规划中或设计中但尚未正式开工的越江通道17座:泰州长江大桥、南京长江 隧道、南京长江五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池洲长江大桥、芜湖长江二桥、望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二桥、武穴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荆岳长江大桥、 枝江长江公路大桥、万州长江三桥、丰都长江二桥、重庆鱼嘴长江大桥、重庆市寸滩长江大桥(铁路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

长江从上海至宜宾江段共62座长江大桥(含长江隧道),自逆流而上依次是,

上海市与江苏省之间1座:崇明越江通道(在建)

江苏省境内8座:苏通大桥(在建)、江阴长江大桥、扬中长江大桥(注:未跨长江南北)、润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京沪高速铁路长江大桥,铁路桥)(在建);

安徽省境内3座:芜湖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铜陵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

江西与湖北省界之间1座:九江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

湖北省境内18座(含隧道):黄石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在建)、鄂黄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在建)、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隧道(在建)、武汉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宜昌长江大桥、宜昌长江铁路大桥(铁路桥)(在建)、葛洲坝三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巴东长江大桥;

重庆市境内25座:巫山长江大桥、奉节长江大桥、云阳长江大桥、万州长江二桥、宜 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铁路桥)(在建)、万州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石忠高速公路忠县长江大桥(在建)、丰都长江大桥、涪陵李渡长江桥(在建)、涪陵长江大桥、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在建)、长寿长江大桥(公路桥,在建)、渝怀铁路长寿长江大桥(铁路桥)、重庆大佛寺 长江大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在建)、重庆长江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在建)、重庆鹅公岩 长江大桥、重庆李家沱 长江大桥、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在建)、重庆马桑溪 长江大桥、白沙沱 长江大桥(铁路桥)、地维长江大桥、江津长江大桥;

四川省境内6座:泸州泰安长江大桥(在建)、泸州铁路长江大桥(铁路桥)、泸州长江二桥、泸州长江大桥、江安长江大桥(在建)、宜宾长江大桥(在建);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3 收起 理由
ftyl + 3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精彩评论正序浏览

1.4万查看25评论

cxp001004 发表于 2013-4-30 09:05:38
配上图片就更完美了,总结的很好,够全面了
举报 回复
baobiaojen... 发表于 2013-4-29 18:03:00
蒙西铁路公安长江大桥
举报 回复
zhangye121 发表于 2009-10-15 21:45:47
很好的资料,感谢各位了   希望自己能真正的领会我中华的桥梁精髓
举报 回复
famei 发表于 2009-10-15 19:22:02
21世纪桥梁发展 在中国是非常快的!!!!!
举报 回复
马成涛 发表于 2009-10-14 12:38:18
很好,谢谢,学习学习!
举报 回复
258丘比特... 发表于 2009-9-21 17:05:07
强顶楼主!
值得学习的东西!
举报 回复
桥梁安全监... 发表于 2009-9-17 14:11:28
学习了,辛苦了。
举报 回复
whmsj 发表于 2009-9-9 18:10:52
借花献佛:
从长江大桥看桥梁发展
  黄文雄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荆州434023)
  谭利英 (荆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荆州434000)
  吴明威 (中港二航局, 湖北武汉430080)
“桥是凝固的历史,它记录了民族的精神”,桥梁建设的成就不仅仅是土木工程技术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1];所以桥梁工程技术历来倍受关注[1~6]。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是我国桥梁建设最重要的集中地,堪称”大型桥梁的博物馆”,汇聚了我国无数桥梁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我国桥梁工程技术发展的缩影。
1 长江上的桥梁
解放前长江上没有桥。自新中国成立后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量高投入、高技术、大跨径的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修建起来;截止2005年10月7日,长江正流上已建成通车的特大型桥梁有42座,在建18座(含隧道);另外,溯长江干流而上的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已建或在建桥梁共46座;因此,长江及其正源上的桥梁已达106座(含隧道)!
在这些桥梁之中,有目前世界上跨径第一的斜拉桥苏通大桥(在建),世界第四大悬索桥润扬大桥,也有世界最大跨公铁两用斜拉桥武汉天兴洲大桥⋯⋯。长江正流上60座桥梁的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序号        桥  名        桥 型        所属地区        开工年        建成年        代表跨径/m
1        武汉长江大桥        连续梁        湖北        1955        1957        128
2        白沙沱长江大桥        连续梁        重庆        1958        1959        80
3        南京长江大桥        连续梁        南京        1960        1968        160
4        枝城长江大桥        连续梁        湖北        1965        1971        160
5        葛洲坝三江大桥        连续刚构        湖北        1970        1981        158
6        九江长江大桥        拱桥        江西        1973        1994        216
7        泸州长江大桥        连续刚构        四川        1977        1982        170
8        重庆长江大桥        连续刚构        重庆        1977        1980        174
9        武汉长江二桥        斜拉桥        湖北        1991        1995        400
10        黄石长江大桥        连续刚构        湖北        1991        1995        245
11        重庆长江二桥        斜拉桥        重庆        1991        1997        444
12        铜陵长江大桥        斜拉桥        安徽        1991        1995        432
13        扬中江心州桥        连续梁        江苏        1992        1994        100
14        西陵长江大桥        悬索桥        湖北        1993        1996        900
15        万州长江大桥        钢混拱桥        重庆        1994        1997        420
16        江津长江大桥        连续刚构        重庆        1994        1997        240
17        丰都长江大桥        悬索桥        重庆        1994        1997        450
18        涪陵长江大桥        斜拉桥        重庆        1994        1997        330
19        江阴长江大桥        悬索桥        江苏        1994        1999        1385
20        芜湖长江大桥        斜拉桥        安徽        1997        2000        312
21        武汉白沙洲大桥        斜拉桥        湖北        1997        2000        618
22        泸州长江二桥        连续刚构        四川        1997        2000        252
23        南京长江二桥北汊        连续梁        南京        1997        2001        165
        南京长江二桥南汊        斜拉桥        南京        1997        2001        628
24        马桑溪长江大桥        斜拉桥        重庆        1997        2001        360
25        大佛寺长江大桥        斜拉桥        重庆        1997        2001        450
26        宜昌长江大桥        悬索桥        湖北        1997        2001        960
27        鹅公岩长江大桥        悬索桥        重庆        1997        2000        600
28        荆州长江大桥北汊        斜拉桥        湖北        1998        2002        500
        荆州长江大桥南汊        斜拉桥        湖北        1998        2002        300
        荆州大桥三八洲桥        连续梁桥        湖北        1998        2002        150
29        忠县长江大桥        悬索桥        重庆        1998        2001        560
30        夷陵长江大桥        三塔斜拉        湖北        1998        2001        348
31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        斜拉桥        湖北        1998        2001        460
32        鄂黄长江大桥        斜拉桥        湖北        1999        2002        480
33        奉节长江大桥        斜拉桥        重庆        1999        (2005)        460
34        润扬长江大桥北汊        斜拉桥        江苏        2000        2005        406
        润扬长江大桥南汊        悬索桥        江苏        2000        2005        1490
35        泸州铁路长江大桥        连续刚构        四川        2000        2004        144
36        巴东长江大桥        斜拉桥        湖北        2001        2004        388
37        渝怀线长寿长江大桥        连续梁        重庆        2001        2004        192
38        万州长江二桥        悬索桥        重庆        2001        2004        580
39        安庆长江大桥        斜拉桥        安徽        2001        2004        510
40        巫山长江大桥        钢管拱        重庆        2001        2005        492
41        云阳长江大桥        斜拉桥        重庆        2002        2005        318
42        江津地维长江大桥        斜拉桥        重庆        2002        2004        345
43        宜万铁路万州大桥        拱桥        重庆        2002        (2005)        360
44        宜宾长江大桥        斜拉桥        四川        2003        (2006)        460
45        苏通长江大桥        斜拉桥        江苏        2003        (2008)        1088
46        南京长江三桥        斜拉桥        南京        2003        2005        648
47        泰安长江大桥        独塔斜拉        四川        2003        (2006)        270
48        江安长江大桥        连续刚构        四川        2003        (2006)        250
49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        悬索桥        湖北        2003        (2007)        1280
50        菜园坝长江大桥        钢管拱        重庆        2003        (2007)        420
51        涪陵长江二桥        斜拉桥        重庆        2004        (2006)        398
52        宜万铁路宜昌大桥        钢管砼拱        湖北        2004        (2007)        275
53        武汉天兴洲大桥        斜拉桥        湖北        2004        (2008)        504
54        涪陵长江三桥        斜拉桥        重庆        2004        (2007)        450
55        鱼洞长江大桥        连续刚构        重庆        2004        (2007)        260
56        朝天门长江大桥        钢拱桥        重庆        2004        (2007)        546
57        武汉长江隧道                湖北        2004        (2008)       
58        上海长江大桥        斜拉桥        上海        2004        (?)        670
59        石忠高速忠县大桥        斜拉桥        重庆        2005        (2008)        460
60        长寿长江大桥        斜拉桥        重庆        2005        (2008)        460
 注: 表中建成年项中带“ () ”的为正在施工中的桥梁。
2 桥梁建设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长江大桥资料的总结与分析,可以得到桥梁发展的主要规律。
2.1 跨径不断增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高等级公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促进了桥梁技术,特别是大跨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武汉长江大桥(主跨128m,1957年)到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主跨1490m,2005年),不到50年,跨径增加了1016倍。就同类桥梁而言,斜拉桥从武汉长江二桥(主跨400m,1995年)到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m,2003年开工)的2172倍,悬索桥从西陵长江大桥(主跨900m,1993年)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主跨1490m,2005年)的1166倍都说明了桥梁大跨度技术的发展。目前,混凝土梁式桥的最大跨径为270m,混凝土拱桥已达420m,斜拉桥突破了1000m,悬索桥已经接近2000m;随着意大利主跨3300m的墨西拿海峡大桥设计的完成,人类使桥梁跨度已步入登峰造极阶段。
2.2 桥型不断丰富,桥梁结构形式多彩多姿
随着材料的发展,施工技术的变革,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桥梁结构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新的结构形式不断出现,桥型不断丰富。
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开始了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时代,混凝土梁桥悬臂平衡施工法、顶推法和拱桥无支架方法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混凝土桥梁的竞争能力;斜拉桥的涌现和崛起,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极大的生命力;悬索桥采用钢箱加劲梁,技术上出现的新突破;所有这一切,使桥梁技术得到空前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前,长江上8座桥中有4座梁桥、3座连续刚构,桥型单一;90年代后,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组合体系桥、过江隧道等不断涌现。目前长江上的60座桥中各类桥型统计如图1所示。
2.3 结构不断轻型化
在桥梁荷载中,恒载往往占全部设计荷载的很大比重,是制约桥梁跨越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的发展,上部结构越来越轻型化,从而节省了材料,减轻了恒载,增加了桥梁的跨径。
西陵大桥的钢箱加劲梁,苏通大桥采用的扁平钢箱梁,重庆巫山大桥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拱,重庆大佛寺大桥微硅粉高强混凝土的采用……,这些都是实现大跨、轻质目标最鲜明的例证。
2.4 桥梁墩台及基础技术不断发展
上部结构的迅猛发展,也必然会促进下部结构的发展。自钢筋混凝土推广使用以来,桥梁墩台的结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除传统的重力墩台外,发展了空心、桩柱式、构架式、框架式、双柱式、拼装式及预应力钢筋薄壁墩等新型墩台,并日趋轻型、柔性化,高墩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塔高209.9m的润扬大桥安全的运营,世界第一高塔苏通大桥300.4m主塔的安全施工都说明了墩台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桥梁基础也在飞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在武汉大桥中首创的管柱基础,60年代在南京大桥中发展的重型沉井、深水钢筋混凝土沉井和钢沉井,70年代在九江大桥中创造的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80年代后的复合基础;到今天苏通大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群桩基础,是我国基础技术不断发展的历程。
2.5 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
从武汉大桥18m的通行净空到苏通大桥的62m;桥宽从22.5m到军山大桥的38.8m;设计车速从60km/h到目前普遍的100,120km/h;从1955年至1990年45年建桥8座到2004年8座长江大桥的开工,充分说明了桥梁建设的标准不断的提高,建设规模与速度不断的加快。
2.6 更注重环保与美学
桥灵路畅与环保相得益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桥梁设计与施工时将实用功能与艺术构思融为一体的构思。连接京九铁路、贯通湖北黄梅和江西九江的九江大桥,犹如一条游龙腾跃飞九霄之中,与周边庐山峻岭秀峰、甘棠白水碧湖相得益彰;润扬大桥也被国际桥梁协会主席伊藤学赞叹为”最漂亮的混凝土”;说明了桥梁设计与建造者对桥梁美学与环保的追求。
3 长江大桥发展原因探究
3.1 材料革新
新型高强轻质材料的成功研制与应用促进了桥梁的发展[1]。土木工程发展史表明,材料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土木工程的巨大飞跃,桥梁工程也因此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砖的出现、波特兰水泥与现代钢材的出现、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分别实现了土木工程的三次飞跃。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具有高强度、高稳定、高耐久及早强等特性的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级复合材料,首先被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现正逐步渗透到桥梁工程领域之中。这种被材料专家们喻为“21世纪工程材料”的新型材料能否给土木工程带来第4次飞跃,我们将拭目以待,但它们对桥梁发展的促进作用则已经呈现在眼前,填补了我国建筑市场建桥新材料一项空白的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主梁微硅粉高强混凝土的成功应用便是例证。
3.2 桥梁基础理论的研究
我国桥梁建筑科学研究,以前侧重于桥型结构方面,而对基础理论工作做得较少;以致编制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工程上应用的参数,多数引用国外资料,其中有些与我国情况不符,使各种工程问题得不到正确结论。
目前,我国对于桥梁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加大了投资力度,桥梁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了很好的保障。不少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专门的重点实验室,为我国桥梁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与实验支持。同济大学建立的桥梁抗震研究室和规模居世界同类风洞第二位的大型桥梁风洞便为江阴长江大桥的成功建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2]。
3.3 设计方法与技术的更新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者提供了更精确、更快速的计算机器与计算方法[3]。在当今的各种高新技术革命中,以计算机技术革命最为耀眼,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结构工程分析的历史,一门新的学科———计算结构力学得以产生,有限元法就此成为分析复杂桥梁结构形式的主要方法;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更促成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桥梁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使桥梁的设计更科学、更快捷;克服了计算障碍的设计,使更先进、复杂、科学、经济的桥型在设计上成为可能。
3.4 预应力思想
预应力思想的出现带来了土木工程的第3次飞跃,也促使了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被喻为本世纪中最为革命的结构思想[4],在桥梁工程的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预应力思想已遍及各种桥梁结构形式,不仅带动了中小跨度桥梁的迅猛发展,也促成了大跨度桥梁的进步;尤其在斜拉桥中,这种思想的发挥达到了顶点。由于混凝土与预应力思想的结合,使得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本世纪最主要的桥梁材料之一。
3.5 自架设体系思想
在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中,预应力思想促进了桥梁结构的变革,而自架设体系思想带来了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的变革,两种思想交相辉映[3]。自架设体系思想体现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特点,在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及连续梁桥等桥型的施工中得到灵活应用,使大跨度桥梁在工程实现上成为可能。
3.6 测量技术的变革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作为一种新型测量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全天候、实时性、测站无须通视、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且所有成果均通过数据来实现,便于数字化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桥梁方面,南京二桥、江阴大桥中施工控制网的测量,苏通大桥主桥基础施工中GPS的应用[5],说明GPS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桥梁的施工测量、定位、监测之中,对桥梁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6]。
3.7 桥梁设计竞赛机制
桥梁设计竞赛的传统在19世纪末就已在瑞士盛行,促进了当时瑞士桥梁工程的发展。同样,现阶段设计招投标也是桥梁设计竞赛机制的一种体现,正是这种机制的实行,才出现了夷陵长江大桥的”三塔斜拉”、武汉阳逻大桥的”三塔悬索”备用方案等新型桥型的出现,促进并推动了桥梁工程事业的发展。
3.8 施工组织与管理体制
由于施工经验的积累,促使了施工组织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在人力、资金、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等5个主要方面的认识更深刻,把握更准确,使编制合理施工进度计划,施行先进管理体制有了理论支持,从而缩短建设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大型桥梁工程的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南京长江二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与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这些”桥连桥”复杂结构的成功建成便是最形象的证明。
4 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以上原因,21世纪桥梁发展趋势为:随着大跨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桥梁还要向更大跨径的方向发展;随着材料技术的革新,桥梁主体材料将由高强度轻质太空材料所取代,实现轻质目标;随着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桥梁结构将更科学,桥型更加丰富;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系统的应用,桥梁将”头脑”灵敏,”感觉”敏捷;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与环保、美学意识的增强,桥梁将会从结构、建材和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也会更加重视桥梁美学和景观设计,达到人文景观同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
21世纪的世界桥梁,将成为造福人类,代表社会进步与高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21世纪世界桥梁将实现新型、大跨、轻质、灵敏、环保和美观的新目标。
举报 回复
Hoozi 发表于 2009-9-7 22:54:44
姜还是老的辣!强啊
{:3_53:}
举报 回复
latherman 发表于 2009-8-4 21:26:14
铁路宁安线安庆长江大桥
沪通桥
五峰山过江通道
举报 回复
shunzi041 发表于 2009-7-25 08:48:10
哈哈,楼主很牛。
很详细呀。
顶一个。
举报 回复
黑黑帝帅... 发表于 2009-7-20 15:49:19
辛苦了辛苦了 顶个,哈哈!!
举报 回复
扬州兴达源... 发表于 2009-7-15 22:41:52
天兴洲已经搞定了,我现在就在崇明,上海越江隧道的桥梁(浦东到长兴)和长江大桥(长兴到崇明)已经差不多了,就差桥面铺装还在做了,好像是8月就能交工
南京过江隧道已通了一孔,右汊自锚式悬索桥也已开始铺桥面了.南京四桥,泰州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等都已开工了,可到现场学习.
举报 回复
lizhaozhon... 发表于 2009-7-7 11:13:59
资料不新啊,南京过江隧道已通了一孔,右汊自锚式悬索桥也已开始铺桥面了.南京四桥,泰州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等都已开工了,可到现场学习.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