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进时怎样调整初应力
《桥规》12.9.2条规定,在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时,要预先调整预应力筋的初应力,使相互之间的应力一致。施工时可以用一个小的穿心千斤顶来张拉每一根预应力筋,使每一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基本一致。可是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初应力怎么调整啊?我做过的几个预制场都没有调整,而是直接张拉的,这样每根预应力筋的应力是不一样的,对梁有多大影响啊?有没有什么好的调整方法啊? 后张法初张力,施工规范有规定,可能是10~15% 楼上的兄弟,我是问怎么才能保证每一根预应力筋的应力一致,比如,每一根都是控制应力的10%,或15%,也就是说保证每一根预应力筋张拉后的受力均衡。而不是你所说的初应力的大小。 后张法 一般是张拉10%作为伸长量的初值,而且是一次性整体张拉!很难做到各根钢绞线的应力一致,这是为什么后张过程中 钢绞线互相缠绕,会出现钢绞线“嘣”响的 释放应力的原因。 没错啊,后张各根钢绞线应力会相差很大么? 本帖最后由 20qiao16 于 2017-8-14 12:47 编辑选取初应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测算钢束从开始受力状态的伸长量,钢束从松驰到开始受力的伸长量是不好测算的,设置一个初应力,测得钢束伸长量L1,然后按照2倍初应力张拉再量取一个伸长量L2,用L2-L1推算到的就是从钢束开始受力到初应力之间的伸长量。
也就是说钢束引申量不是直接量测的,而是推算出来的。
新桥规已有明确要求规定!2011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条文说明》P317页-7.6.3-5:
钢束长度30m 以下时,初应力宜取10%~15%的控制应力;钢束长度30~60m 时,初应力宜取15%~20%;钢束长度大于60m 时,宜取上限25%;钢束长度超过100m时上限亦可能达不到初应力的目的,初应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长见识了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