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模型预应力钢束问题,求解答!
之前我发了一个名为《连续梁模型预应力二次矩问题,求大神解答~~~~~~!!》的帖子,但苦于模型里很多没有用的文件没有删掉导致文件过大,而无法上传,没想到桥头堡兄弟们很给力,很热情,非常感谢。鉴于上面那个帖子已经发了好多天了,由于没有传模型,现在已经没几个人在看了,此次附上模型再发一次,希望斑竹别把这个帖子删了,把以前那个删掉好好了,谢谢!!
下面正题:
我这个桥是31m+55m+31m的连续箱梁,单箱双室。桥宽18.05m。
我跟我同事同时建了两个模型,DR1为同事所建,用快速编辑器建模。DR2为我所建,用通用截面拟合用具建模。两个模型除了单元编号稍有不同外,其他完全一样,包括节点坐标、钢束信息完全一致。是用桥博建的,有点不厚道的发到这儿了~~
查看承载能力组合1下的弯矩时,出现问题:
若总体输入中极限组合不计二次矩,则两个模型承载能力组合1下弯矩基本吻合,相差很小。
但是如果总体输入中选择极限组合计二次矩,则我同事所建模型DR1承载能力组合1下弯矩与我所建模型DR2弯矩相差很大。
为排除悬臂法施工阶段干扰,我模型已改为一次成桥。
找不到原因,应该是计二次矩时弯矩内包含预应力引起的二次矩,导致两个模型弯矩出现不同,但是找不到为什么弯矩不同的原因。求大神解答!
万分感谢~~!!!! 本帖最后由 seulqs 于 2012-6-18 10:25 编辑
先说句题外话,桥博模型文件传递,只需要原模型文件就行。结果文件可以删掉。
再者,即使模型大于5MB,也可以分卷压缩,使每个分文件小于规定大小。
我原本你知道这些常识,没想到啊,纠结了好几天,才上传上来。
前两天我给你的建议,似乎你并不感冒。处于好奇,下载你的模型。
把我简单的看法说几点:
1.总体信息:砼方量1.71/e31.7e3钢绞线65.8/66.1;可见预应力有区别。
2.再看张拉预应力完后(第二阶段结束),预应力单项(第一个墩顶位置)弯矩:9.84e4/1.02e5.
3.问题基本就在预应力上了。导出预应力,做成块在一个文件比对后发现钢束26有差别。
一个数据文件:15.000 -1.700 0.000 0 0
18.359 -0.800 10.000 0 0
36.641 -0.800 10.000 0 0
40.000 -1.700 0.000 0 0
18.000 -1.800 0.000 0 0
21.135 -0.960 10.000 0 0
33.865 -0.960 10.000 0 0
37.000 -1.800 0.000 0 0
s2模型中26 27钢束重合。
暂时发现这些问题,耗时5分钟。我不是在自夸,只是告诉一个道理,建议要好好琢磨,别拿别人的辛苦回帖当耳旁风。
等你好消息。
seulqs 发表于 2012-6-18 1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说句题外话,桥博模型文件传递,只需要原模型文件就行。结果文件可以删掉。
再者,即使模型大于5MB,也可 ...
首先非常感谢你的回复,耽误宝贵的时间帮我看模型。
本人菜鸟一个,见笑了哈。
对于您上次提的意见我仔细的考虑过的,我也像您一样把所有钢束都导入出来对比过完全一样,这次有一根钢束不一样,是因为我又重新输入了一次钢束,出了些错误,非常抱歉!
我把那根钢束改过来了,对结果影响很小,帖子中叙述问题依然存在。模型我再传一下。
再次感谢seulqs兄的热情帮助! 由于seulqs兄的大力帮助,发现一楼我传的模型中DR1有一根钢束不对,我已修改,但是结果变化很小,帖子中叙述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个问题我已经琢磨好多天了,实在是找不出问题,才向广大兄弟求助,望高手们不吝赐教! thanksy 发表于 2012-6-18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由于seulqs兄的大力帮助,发现一楼我传的模型中DR1有一根钢束不对,我已修改,但是结果变化很小,帖子中叙述 ...
有一根钢束不一致的问题,已经修改。再传一次模型!谢谢。 基本组合下,第一个墩顶负弯矩-1.364e5/-1.359e5=1.004
这是我对的结果,没什么问题。 seulqs 发表于 2012-6-18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基本组合下,第一个墩顶负弯矩-1.364e5/-1.359e5=1.004
这是我对的结果,没什么问题。
有劳seulqs兄了~~~!灰常感谢~~
上面的结果我对的还是不一样啊~~~
总体信息输入中 我选择极限组合计预二次矩。
奇了怪了,你用图形输出的,对的是一个位置吗?
两个模型的节点不完全一致。NEWS这个模型中第一个支点负弯矩最大值为-2.41e5(24节点).
S2这个模型中第一个支点负弯矩最大值为-2.41e5(23节点)。
你对错节点了吧。难道用不同电脑还能算出不同的值?
那就是软件本身的问题了。
seulqs 发表于 2012-6-18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奇了怪了,你用图形输出的,对的是一个位置吗?
两个模型的节点不完全一致。NEWS这个模型中第一个支点负弯 ...
模型只是节点号略有不同,长度和坐标都是一样的。
真是奇怪我在我同事电脑上运行了一下,还是一样的结果。{:4_102:}
本帖最后由 seulqs 于 2012-6-18 21:09 编辑
那只能有两个解释:你的盗版问题或者盗版模型在我这运行有问题。
换个方法输出结果,文本输出或者【数据】-【使用阶段结果】. seulqs 发表于 2012-6-18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只能有两个解释:你的盗版问题或者盗版模型在我这运行有问题。
换个方法输出结果,文本输出或者【数据】 ...
这个问题貌似找到答案了,应该是盗版的问题。非常感谢seulqs兄大力帮助,这个问题纠结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找到症结所在,请教过好多人都没找到答案,多谢seulqs兄耐心持续的给予帮助,才使问题得以解决。
这个是初步设计的模型,改正后初步设计的承载能力是不够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多谢斧正!!
对于DR2,我计算的结果跟您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我算的是-2.45e5(24节点),正版软件是-2.41e5(24节点),两者还是略有差别,支持正版很重要啊(总体输入中选择极限组合计二次矩,采用的是我4楼传的模型)。
问题在于DR1,总体输入中选择极限组合计二次矩时,23号节点我算出来是-2.11e5(23节点),跟正版算出来的-2.41e5差别还是挺大。
下面附上照片。另再麻烦seulqs兄帮我传一个DR1中跨跨中41号节点的弯矩。我再对比一下,麻烦了,谢谢。
经seulqs兄指点,问题已经解决,是盗版软件的问题!谢谢。 thanksy 发表于 2012-6-19 0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貌似找到答案了,应该是盗版的问题。非常感谢seulqs兄大力帮助,这个问题纠结了很长时间, ...
这个回复审核了n天才发出来,不用回了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