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格如何模拟才能最接近实际的个人理解及疑问?

wwwllljjj 发表于 2007-6-8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梁格如何模拟才能最接近实际的个人理解及疑问?
以前一直用单梁,最近接触过异型桥后使用梁格计算有以下几个体会
1 、适用条件,工程计算一实用为原则,当然也要满足计算精度,一般结构的桥如果宽跨比不大于1/4,并且桥梁的斜角度不大的直桥,采用单梁计算较为合适。因为单梁在计算应力的时候还是比较准确的,梁格牵扯到梁格的划分,人为因素多。
2、 采用梁格在纵向分段2-4米能满足精度要求。
3、 梁格的核心部分是:如何将横向联系的刚度、剪切面积、抗扭、抗弯惯性矩与实际一致。在桥梁设计中有多种等效模拟的方法,其中我比较赞同的是等跨等挠度。个人认为梁格的核心是如何换算刚度。
        第一、是横向联系刚度,箱梁一般采用一或二字形进行模拟,我换算的时候采用箱梁顶底板厚度的和。具体是一还是二,经过试验差别微小。
        第二、剪切面积,个人理解,剪切主要是靠腹板,因此,只要腹板厚度的和与实际一致就可以了。
        第三、抗扭刚度。
        第四、抗弯刚度。中性轴一致就可以保证。
以上是个人意见,但是其中抗剪和抗扭有点拿不准,还请大家多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2堡币 +4 威望 +2 收起 理由
风吹血落 + 2 + 2 感谢分享经验
fybwl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精彩评论正序浏览

6956查看20评论

trueghost 发表于 2010-5-7 10:12:24
楼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把顶底板划分为等面积的六等份就行了,可能悬挑那有点误差,但问题不大。
举报 回复
bubba 发表于 2009-2-19 00:35:25
我想问个问题,梁格法再划分梁格时,必须每个梁格的中性轴高度取的一样吗?
取的不一样的话 误差有多少?
我有同学论文做梁格法,他说每个梁格中性轴高度取的不一样的话,计算误差不大。但我还是不太相信。

另外 怎样划分才能使各梁格的中性轴高度取到一样。
发现这个计算也挺难的
比方我前面算一个单箱五室的梁,想分六个梁格计算,但怎么分都不能取到每个中性轴高度一样,这步工作应该怎么做的?
举报 回复
lll_lqg001 发表于 2008-4-11 21:02:27

刚学梁格法

刚学梁格法
希望能从此贴获得更多收益
举报 回复
jbchai 发表于 2008-4-11 19:37:25

好东西啊
很有启发
以后希望能有多谢这样的东西
举报 回复
aheqiang 发表于 2008-4-11 14:36:36
请多发这种有技术含量的贴。
举报 回复
l.zh1983 发表于 2007-11-25 16:06:31
楼主发表的观点很有见地,顶一下,希望大家多讨论创造一种好的研究氛围
举报 回复
gaofei2007 发表于 2007-11-23 20:03:47
正在学习梁格法,大家多发表点意见,共享一下,学习一下
举报 回复
liudanna 发表于 2007-11-23 19:32:18
顶贴
刚学梁格法
希望能从此贴获得更多收益
举报 回复
bridgeslf 发表于 2007-11-23 17:03:50
正在学习梁格,觉得理论看了很多,但是具体操作总是没有底,感觉严格按照中性轴划分也挺有困难,最好是大家建立一个具体工程事例进行讨论,收获会更大.
举报 回复
huchua 发表于 2007-11-2 22:13:35
大家应该根据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讨论应该更实用些吧。记得MIDAS好像有一个异性梁格的例子。大家把那例子拿出来讨论应该更好些。
举报 回复
boygmj 发表于 2007-9-28 21:39:18
我把这个帖子顶上来,最近因为梁格法搞得我晕头转向,希望高手开个梁格法的专题
举报 回复
wwwllljjj 发表于 2007-6-27 12:09:09
另外,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1。看上部结构这本书的意思,好像箱梁的顶底板只承担一半的抗扭,另一半由两个边腹板承担,那么在抗扭修正的时候如何考虑边腹板的抗扭(因为抗扭公式只考虑了顶底板)?

1。当我自己计算截面的抗扭、抗剪等特性后,我是在截面系数里调整还是在模型--截面里修改?还是两个的结果是一样的呢?

2。还有就是,横向梁格在纵桥向也有抗弯刚度和抗剪面积,这样会不会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呢?是否考虑这个影响?
举报 回复
wwwllljjj 发表于 2007-6-16 21:09:18
关于midas采用梁格计算时候的几个疑问

1.使用有效宽度系数调整中性轴的时候,我划分的截面的中性轴与全截面中性轴不一致,我想取一致,对于I_TOP跟I_BOT我是只输入一个,另外一个程序自动计算呢,还是必须输入两个系数?

2.一个单箱双室的箱梁,我划分为三个纵向梁格,我用spc计算了以下,发现Iyy=26.96,而三个纵向梁格的和=2.73(都是相对全截面中性轴位置来计算的),他们之间竟然是9.9倍的关系;抗扭J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如果说抗扭差别大,可能是开口闭口的原因,那么抗弯惯性矩,不应该差别这么大?

3.横向联系是不是并不能将截面的开口变为闭口.
举报 回复
wwwllljjj 发表于 2007-6-16 01:15:52
我想给斑竹提个建议,把我的帖子设置为精华,因为梁格法的应用,大家以前讨论的不是太深,所以我希望能抛砖引玉,通过这个帖子,将梁格法彻底搞清楚。因为现在梁格法应用太普遍了,与其让大家的讨论太分散,不如将其集中在一起讨论,不知道我的意见是否可行,供斑竹参考!!!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