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分析常见问题探讨

superhugo 发表于 2007-7-22 22:55:17
给你推荐两座国外的连续刚构桥,可以去查查相关资料。一座是澳大利亚的Gateway桥,主跨为175+260+175m;还有葡萄牙的坡托尔桥,中跨250m。
举报 回复
rialto 发表于 2007-7-22 21:31:01
不知道国外的类似桥梁会不会也出现此类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但好象此类桥梁在国外比较少见??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相关文章,推荐给我看看!
举报 回复
cecilil 发表于 2007-6-26 16:00:35
连续刚构桥梁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桥型,目前其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顶板、底版、腹板斜裂缝、跨中的下扰等等.研究这些的项目也有很多.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无外设计与施工上的不合理,即偏差的问题.
举报 回复
xieyinsh 发表于 2007-6-1 12:58:32
连续刚构之所以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对其认识不够,首先是设计理论,连续刚构本身为箱形结构,尤其对于0#块附近,梁较高,箱室大,而设计计算时确一律按照杆系结构计算,而且对横向以及局部进行仔细计算的有几个哦?对0#块附近的腹板、和顶板、底板,实际为板,包括其稳定及应力分布等,均较为模糊。其次,一般使用三向预应力,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的控制目前还缺乏有效手段,实际结构与设计理论计算相差较大。第三,由于设计简化为杆系结构,对实际的应力分布不是太清楚,对部分地方的构造处理也做得不好。所以目前的连续刚构没有不产生裂缝的!大家应该多探讨探讨!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3 收起 理由
wentao8401 + 3 同意你的看法,不过国家现在已经在控制 ...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chaizwei 发表于 2007-5-31 19:32:01

连续刚构的设计计算书

最近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个悬臂T型刚构桥的范例,可毕竟是新手,感觉上和连续刚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哪位老师能给我讲讲他们的区别,最好给我份连续刚构的例字,我的邮箱是:czwfire@yahoo.com.cn 我真心的感谢了
举报 回复
aini70555 发表于 2007-4-20 19:00:04
学习了!最近正在做这个毕业设计感觉有些难啊
举报 回复
kinghua_20... 发表于 2007-4-4 11:56:10
请教什么是连续梁啊?
举报 回复
独自等待... 发表于 2007-3-18 18:49:59
最近碰到一大师级老总
在刚构计算中降温对内力影响很大的话,可乘以0。7的系数
就是说理论上降温21,计算中可取14
不明白为什么?
大家听说过这种说法嘛?

点评

我前段时间刚做的一个连续刚构,如果用混凝土铺装的话,温度应力最大达到8Mpa,算不过,后来调整为沥青铺装了。  发表于 2019-1-18 17:37
举报 回复
bridgelyx 发表于 2006-10-31 23:14:19
在用预应力连续梁、连续刚构桥箱梁很容易产生裂缝,根据以往的裂缝检查的结果,箱梁裂缝主要分布在腹板的内侧和外侧、顶板、底板以及横隔板上。
(1)箱梁腹板内侧和外侧,裂缝倾角在跨中附近呈水平方向,其它位置裂缝与水平方向夹角在20°~60°之间,与主拉应力的方向基本垂直,在结构上呈良好的对称性,一般情况腹板内侧裂缝的数量较外侧多;
(2)箱梁顶板下缘产生纵向和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主要分布在顶板纵向钢束附近;
(3)箱梁底板产生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
(4)横隔板产生发散状的裂缝。

我国桥梁工作者对在用预应力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箱梁桥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加固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的探讨,实际上,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产生一条裂缝均有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

[ 本帖最后由 bridgelyx 于 2006-10-31 23: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redflag + 3 奖励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水幽寒 发表于 2006-10-25 13:24:42
本人觉得裂缝也是连续刚构运行过程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箱梁的各处均有出现
1, 腹板处裂缝,主要有主拉应力产生的裂缝和锚后拉应力产生的腹板裂缝
2 ,顶\底板既有纵桥向的裂缝和横桥向的裂缝
       纵桥向:往往是设计种对横向正应力和顶底板的局部受力计算考虑不足;
      横桥向:主要因为压浆不饱满,钢绞线锈蚀。
      个人浅见,大家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ftyl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qb3.03 发表于 2006-8-22 17:19:14

连续刚构桥梁计算

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1、新桥规中规定了桥梁结构梯度温度效应,在连续刚构桥梁计算模型中应如何考虑比较稳妥?如果箱梁顶面只有沥青铺装,那末箱梁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度T1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0-3可查得;如果箱梁顶面为沥青+混凝土铺装,那末箱梁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度T1是否还是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0-3查得呢?
2、竖向日照反温差是否一定要考虑呢?根据实际经验,如果竖向日照正、反温差同时满足,调束过程比较艰苦。
请问大家在实际设计中是怎么处理的?请不吝赐教!
举报 回复
jessezh 发表于 2006-7-14 10:28:21
边跨减小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尤其高墩) 如导梁施工  不得不把边跨减小的
举报 回复
xht 发表于 2006-7-7 10:42:24
现在这种桥型是比较多啊
举报 回复
水幽寒 发表于 2006-6-6 19:06:44
在ANSYS、SAP2000、LUSAS……里面开了连续刚构的空间仿真讨论区,专门研究在空间仿真在连续刚构设计中的应用,有软件方面的建议或者具体想法可以到那里去
举报 回复
tomatogard... 发表于 2006-5-29 21:08:30
本人觉得目前连续刚构桥梁较前几年有如下变化,不知道对否,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1.边跨比较以前减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书上写的是边跨比在0.6-0.7之间比较合适,而且,受力合理的边跨比为0.64.不知道以前做过连续刚构的同仁有没有这种想法.现在的刚构桥边跨比一般在0.55左右,这样有两个好处:一减短主桥跨径,节省造价/二\边跨施工方便.但是我觉得短边跨,对于上部的受力没有以前的理想,计算调索的时候,边跨的比较难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边跨的上缘很难将拉应力消灭.在1/4边跨的地方,上缘拉应力比较大.边跨合龙钢束需要加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情况,恳请赐教.在边跨比再小的时候,边跨容易出现上拔力,也就是负支反力,这时需要设置拉力支座,防止支座脱空.
2.现在预应力钢筋含量较以前有所增加,最近,我在统计预应力含筋量的时候,曾做,了一下比较,00年之前,含量只有35Kg/m2,近几年则涨到了50K/m2.这里面有设计规范变化的原因,也有设计者不同的理解差异,也有结构上的差异.但是趋势好象(我也不能肯定)是在增加.不知道这个指标有没有比较意义,也是恳请大家指教.
3.桥墩的柔性问题:刚构桥选择的桥墩必须是柔性墩,这样才能起到协调上部变形,优化上部结构受力的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redflag + 5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