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flag 发表于 2014-5-29 12:08:46

了解上海苏州河上的桥(下)


(照片91曹杨路桥)
21、曹杨路桥 这10处桥离得比较远。尤其是外环吴淞江桥位置非常偏僻,很难寻找。古北路桥周边及以西河面宽敞,河水干净,岸景漂亮。凯旋路桥、轻轨地铁桥;中山西路三号桥(东桥、西桥)、内环线桥;真北路桥、中环立交桥,3处都是组合桥,如果按桥体分应该是8座桥。考虑到桥名相同,而且是互相配套的,所以就各以2座计。这10处共有13座桥梁。经过实地观察,苏州河从外滩到外环线共有33座桥。10月30日是雨天,所拍摄的泸定路桥及后面的几座桥清晰度差,但各桥的基本特征还能够看清楚。     

(照片92曹杨路桥桥面)
(照片93曹杨路桥引桥与桥洞)
(照片94曹杨路桥桥名)曹杨路桥南与江苏北路相接,北与曹杨路相通。南引桥跨过万航渡路;北引桥跨过光复西路。晚清时,此处设有木摆渡船的渡口,叫“曹家渡”,名传至今。1928年,由两岸企业家发起并捐款,建造了一座木桥。因桥南西侧有道观三官堂,木桥取名“三官堂桥”;又因桥南东侧是曹家渡渡口,桥又有“曹家渡桥”之称。1937年,被日军炸毁,随后修复。1949年3月,在此桥西侧又建造了一座临时木桥,名为“曹家渡西桥”,老桥就叫“东桥”。1950年,东桥改为人行桥。1957年,因西桥较其他桥都低,影响船只通行,所以将中孔标高提升了20厘米。1976年,在东桥原址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1980年竣工通车,起名“曹杨路桥”。1985年,大修时重建钢筋混凝土栏杆,铺砌了人行道石板。1999年,进行过整修。 22、华政桥
(照片95华政桥)
(照片96华政桥北侧引桥)
(照片97华政桥南侧引桥)
(照片98华政桥桥面)
(照片99华政桥是华东政法学院内桥)
(照片100在华东政法学院内看华政桥) 华政桥原名校园桥。是华东政法大学连接南北校区的专用桥。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是圣约翰大学,位于南岸。1934年,由校友企业家荣德生等发起捐款,建造了一座连接两岸的木桥,名为“校园桥”。以后,圣约翰大学陆续向北岸扩建。1967年,木桥因破损不堪而拆除,没有重建。1980年8月,重新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人行桥。2009年,进行了综合整治,改名为“华政桥”。 23、凯旋路桥、轻轨地铁桥
(照片101凯旋路桥、轻轨地铁桥)
(照片102 凯旋路桥在地铁3号、4号线桥东侧)
(照片103地铁正在过桥)
(照片104凯旋路桥桥面)
(照片105凯旋路桥桥名) 这里有凯旋路桥和轻轨地铁桥两座桥。凯旋路桥原名“铁路桥”。1915年,建设沪杭铁路时,在现桥址建了一条钢结构桥梁,称为“铁路桥”。除通行火车外,行人也可以步行通过。使用长达80多年。1997年,沪杭线改道后,铁路不再通行火车。建设轻轨3号线(时称“明珠线”)时,在现址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2000年12月明珠线通车。凯旋路桥和轨道线髙架桥是并行的,而主要桥柱都是各自独立建造的。 24、中山西路3号桥、内环高架路桥
(照片106中山西路三号桥、内环高架桥)
(照片107中山西路三号桥东桥、西桥之间是内环高架桥)
(照片108桥体上写有中山西路三号桥的桥名)
(照片109低处是两座中山西路三号桥引桥)
(照片110中山西路三号桥东桥桥名)
(照片111中山西路三号桥西桥桥名)这里有中山西路3号桥东、西两座桥,以及内环高架路桥,实际是三座桥。1927年,南起龙华路北至交通路建造环租界的中山西路,1930年竣工。此路段有多座桥梁,过苏州河的这座桥,按序是第三座,就定名为“中山西路3号桥”。1937年,桥被日军炸毁。后来,先在原址修建了一座军用桥,随后又在西侧另建了一座人行桥,两桥平行。1946年,对两桥进行了大修和加固。1949年,为阻止解放军进入上海,国民党军队将桥炸毁。上海解放后,修复了中山西路3号桥。1958年,拆除老桥,于1960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桥。1985年,进行了一次大修。1993年至1994年10月,上海完成了内环高架路一期工程,在建造跨苏州河高架路桥的同时,对中山西路3号桥东、西两桥及过河管道架也进行了彻底改建。 25、强家角桥
(照片112强家角桥)
(照片113强家角桥南侧引桥)
(照片114强家角桥北侧防洪墙施工现场)
(照片115强家角桥南引桥下的水泥画墙)
(照片116介绍强家角桥的历史的水泥字墙)
(照片117强家角桥桥名)强家角桥是南通万航渡路,北通光复西路的人行桥。1828年,南岸强家角村富裕人士为开垦开发北岸土地,捐资建造强家角渡口,在两岸设有木质大转盘,用绳索牵引木船过河。1937年,上海沦陷,人工拉船渡口停运。抗战胜利后,摆渡船改为燃煤小火轮。1962年,改用铁壳电动轮渡船。1997年12月16日是渡船运营的最后一天。随之在原轮渡码头东侧建成了这座强家角人行桥。强家角渡口是苏州河市区段原7个渡口中最后一个撤销的,所以有“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也有“是苏州河上海市区最后一个渡口”之说)的称呼。这次经过时,桥北正在进行防护堤施工。在桥南的桥头墙壁上,有白水泥画和文字,宣传强家角变迁的历史。虽然非常粗糙且有破损,内容还是比较完整的。 26、古北路桥
(照片118古北路桥)
(照片119古北路桥桥面)
(照片120古北路桥一侧的长引桥)
(照片121古北路桥石栏杆)
(照片122古北路桥桥名)
(照片123古北路桥桥北西侧是上海游艇会)
(照片124古北路桥桥北东侧是长风1号绿地) 古北路桥连接着古北路和大渡河路。上世纪80年代,在现桥址建了一条钢筋混凝土的人行桥,定名“大渡河路桥”。2004年,拆除大渡河路桥,重建新桥。2005年,新桥通车,定名为“古北路桥”。桥北是上海游艇会和长风生态园1、2号地块,景观很美。 27、泸定路桥
(照片125泸定路桥)
(照片126泸定路桥南入口)
(照片127泸定路桥桥北东侧设有行人与残疾人两座引桥)
(照片128泸定路桥栏杆)
(照片129泸定路桥位于苏州河景观区域)
(照片130泸定路桥桥名)
(照片131泸定路桥桥南岸边有一片漂亮的市民活动区)泸定桥南通威宁路,北连泸定路。泸定路桥是座新桥,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 28、中环立交桥、真北路桥
(照片132真北路桥、中环立交桥)
(照片133真北路桥位于两座中环立交桥中间)
(照片134远看真北路桥、中环立交桥)
(照片135真北路桥南侧桥面)
(照片136真北路桥桥名)
(照片137中环立交桥桥名写在桥上)这里东、西各一座中环立交桥,中间是真北路桥,实际是三座桥同时过河。1932年,在现真北路桥的西边建有一条过苏州河木桥,名“北新泾桥”。1964年,拆除木桥,在现桥址建成钢筋混凝土桥,仍叫“北新泾桥”。1992年,对真北路和桥梁同时进行改造。2000年起上海建设中环高架路,建造苏州河高架桥的同时,对真北路桥进行了系统性改造。中环立交桥约于2004年底通车。 29、祁连山南路桥
(照片138祁连山南路桥)
(照片139祁连山南路南侧入口)
(照片140祁连山南路桥栏杆)
(照片141祁连山南路桥桥南西侧的坡形引桥很长)
(照片142祁连山南路桥桥名)祁连山南路桥南起金钟路淞虹路交叉口,经北翟路向北跨越苏州河,止于云岭西路。2008年10月,祁连山南路桥建成通车,是苏州河上一座比较年轻现代化宽阔桥梁。祁连山南路桥是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唯一的一座跨越苏州河的桥梁,没有桥墩,主桥跨径达70米,桥宽达39米,为苏州河上桥梁之最。桥面为8车道,自行车也能通行。30、外环吴淞江桥
(照片143在临华路可以远远地看到外环线桥)
(照片144外环线桥)
(照片145外环线桥由两座桥组成)
(照片146桥下的警示牌)
(照片147外环线道路显示屏局部可见)
(照片148行驶在外环线上的车辆大多是载重货车)
(照片149   一艘货船正驶向外环线桥)
http://img2.ph.126.net/0aVls2kI4NX3dJRnpMVNNA==/6598202263632906492.jpeg
(网络照片   上有“外环吴淞江桥”桥名的牌子——引自《佐助椿萱的博客》)
外环线桥名为“外环吴淞江桥”。这座桥很难找。从祁连山南路桥南岸的往西不远,苏州河折弯往北。走到福泉北路,不见河道。只能凭感觉,一直向北走,经过“福泉北路朱家浜桥”、上海苗圃、联合利华等,到了福泉北路终端,往西转到临华路。在临华路西端快到广顺北路时,隐隐约约看到北面有一座蓝色的拱架,我估计是外环线桥。向守门的安保打听,说那边是苏州河。广顺北路是断头路,北端停满接送工人的大客车,再往北就没有路了,但是可以看到河与桥。走到河边看到了混浊的苏州河和一座桥,这就是外环线桥。四周非常荒凉,没有找到可以上桥的通道。外环线一期工程于1997年7月开工建设,1998年11月通车。外环吴淞江桥与外环线同步建设,完全是为外环线越河而建的,桥面也没有人行通道和慢车道。
————【转载光明幸福的网易博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了解上海苏州河上的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