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117:}{:4_117:}{:4_117:}
目前本桥已经开始准备施工0号块,以后会发些阶段性照片
感觉挺不错的,0块应该很长吧,像这个那索怎么配呢?
这是个组合结构吧?双枝薄壁加钢架拱结构?
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普通的刚构差异就是多了斜腿三角区的施工,这里既是施工的难点,也是设计的难点,同时混凝土结构跨径能做到这么打,也就是靠的这里,斜腿距梁顶有35米,不恰当的说,相当于腹板有35米高,只是被挖空了,本桥这样设计下来,由于斜腿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实际结构仅相当于240米左右的刚构,主要不足就是三角区受理复杂,施工难度加大,但也为施工开阔了平台,本桥斜腿部分施工采用斜拉篮,配合扣索(因斜腿是受压为主,并未设预应力)。各位同仁有好的见解和建议,不妨拿出来讨论下。
视觉效果很到,希望看到施工介绍
还在学校学习奋斗,唉!
“这个施工略麻烦,但基本常规,因为是第一座这样的桥,施工上会有不断的改进。这个桥算是个尝试,最终做下来如果造价合适,将是山区300m左右斜拉桥的取代桥型”
楼主的10楼的发言让我感觉你说得太好了。
敢问楼主是那个设计院的,有机会进行这种尝试??
很坦率的说,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受力不明确的结构,特别是斜腿和主梁交界部分,增加一个支点,不会改变主梁结构(超大跨度的刚构)的受力本质。相信刚构遇到的问题,几年后就会在这个桥上出现。可能把斜腿反向,增加一个塔,变成矮塔斜拉桥,多增加几个支点,并增加点免费的预应力可能效果更好点。
当然,创新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和推崇的!
高桥墩的连续钢构就是漂亮,效果图做的也很好,乍一看以为是真实照片
{:4_117:}{:4_117:}{:4_117:}{:4_117:}
这种桥型 比T型刚构比受力更加合理 只是施工难度增大了点
这桥设计的不错啊!挺有型的!
这种钢构和普通钢构有什么区别呢,就是多了两个腿就有优势么?
我觉的还是很不错的一座桥,比较美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