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拱桥节点如何建模?
这种拱桥节点如何建模?好像怎么处理都不合适
拱肋的上肢和下肢分别按照实际坐标建模,在上下肢交叉部位用钢臂连接起来即可了。
建议将上下肢交叉部位的变截面赋给上肢单元,下肢单元建至开始交叉的部位,然后此单元的节点与拱顶节点(此时拱顶节点属于上肢单元)通过钢臂连接。
建模,抓大放小。依次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同意上楼的观点,建模过程只要符合实际的荷载工况就可以了。 本帖最后由 trueghost 于 2010-8-15 18:04 编辑
回复 skvio94424 的帖子
“建议将上下肢交叉部位的变截面赋给上肢单元,下肢单元建至开始交叉的部位,然后此单元的节点与拱顶节点(此时拱顶节点属于上肢单元)通过钢臂连接。”
为何要把变截面赋给上肢单元?若是赋给上肢单元,就有点像曲腿的斜腿刚构了。
拱桥手册和新版姚玲森的桥梁工程好像是:变截面段(实腹段)和上肢梁段、下肢拱段分别用刚臂连接。
我是这样建模的
其中34 35 95 96单元为刚度巨大单元
这样可以吗?
这样建模好像桥面不连续啊? 本帖最后由 trueghost 于 2010-8-21 13:20 编辑
刚臂可以用同一节点号,不同坐标位置来模拟;用大刚度无自重单元模拟也可以。 如果用同一节点号,最后形心坐标是不对的啊 我的34 35 95 96单元,实际就是采用的无自重的刚臂单元,我觉得这样处理,才能够反映结构的实际几何形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