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张。 具体原因我说不清楚,但是通过大家的讨论,是可以增长见识的 定性的分析只能作为研究的方向,定量的分析可以得到真实的数据。
关于招宝山大桥的实际事故原因,实话实说:本人不认同楼主的说法。当时事发时节,本人作为宁波当地一条高速公路的施工设计代表常驻宁波。事发后第三天在业主的组织下前往现场观摩,梁体断裂处钢筋与混凝土的构造关系、结构尺寸一目了然,综合现场的施工条件、施工质量和同期的天气情况,应该说事故的原因比较清楚,(好像公路杂志有一个关于此桥的加固施工专刊,介绍的非常详细)实在无法将事故原因与楼主的想法联系起来。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简直是太迷糊了!
哎呀,幸亏没签天津市政啊,后怕后怕 招宝山大桥横跨镇海区的招宝山和北仑区的金鸡山,全长2482米,主桥设计为带协作跨体系的独塔双索面不对称预应力砼斜拉桥。
1998年9月24日19点50分左右,正在施工的招宝山大桥主梁上连续发生了两次沉闷的断裂声,随之桥面和钢索激烈抖动。经现场勘察发现,主梁上游16#—17#块箱体底板接缝前的16#块锚板预应力连接器位置出现破坏性裂崩,下游的15#—16#块箱体底板接缝前的15#锚板预应力连接器位置也出现破坏性裂崩。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事故主要的直接原因是:主梁设计结构单薄,尤其是底板厚度过薄,有效截面较小,从而导致受压区实际应力偏大。
事故责任被天津市政设计院扛了下来,将为乙级。参建的大桥局,同济大学未收到太严厉的处分。 宁波大桥由中外合资宁波大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4.26亿元。主桥采用单叉双错面钢筋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全长2482米,其中主跨为258米,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去年9月,大桥梁体上下晃动、跳动,经检查,发现梁体出现两处断裂,断裂处都在桥板的底部。
浙江省交通厅质检站曾出具一份断裂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设计不合理、主梁结构单薄尤其是底板厚度过薄、有效截面较小从而导致受压区实际应力偏大是直接原因,另外还有设计对构造细节和预应力体系考虑不周等因素。报告特别指出,设计单位在已出现事故苗头的情况下,仍未重视。
据了解,宁波大桥的设计单位是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当初工程设计招标时有6家单位参加,最终因为该设计院的方案设计超前、桥型美观而中标。施工单位表示,他们是完全按照设计要求建设的。
1998年9月24日,招宝山大桥主梁断裂。位于甬江入海口的宁波大桥是规划中我国沿海快速通道的主要桥梁,因发现两处梁体断裂,建筑工人们不得不开凿已造好的桥面。大桥梁体上下晃动、跳动,经检查,发现梁体出现两处断裂,断裂处都在桥板的底部。据施工人员说,该设计方案技术比较先进,但也比较边缘,安全系数不大。
......"由于笔者是镇海人,经常到宁波大桥工地附近参观,施工质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问下秦顺全院士鬼都不晓得估计他晓得~~~ 楼主的见解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回复 xkvvv 的帖子
你的观点好像和施工有关了,结构的成败要追究其本质的原因,不能说出了问题可能是施工导致的,要分析断裂的机理,研究其产生的原因
一个事故的产生至少有一千五百个致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