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支座沉降的问题,大家如何考虑
JTG D62-2004 4.2.8条以及 JTG D60-2004 4.2.6条都明确指出超静定结构应该考虑地基变形的影响,大家是怎么处理的,用桥博和GQJS结构计算时支沉是怎么考虑的?请高手指点,不胜感激 应该要说明的是:这种沉降指的是不均匀沉降,某院在武汉长江二桥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不均匀沉降不到5mm。设计计算中我一般采用5mm。 在先简支后连续组合小箱梁的计算中,支座沉降按照L/3000取值。由于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而且也无法规定取多大的值。各地的计算往往是根据经验取值。南方做法是L/3000,不过也有的根据基础的情况而定。比如桩基础考虑的不均匀沉降略小,如果是嵌岩桩,部分地区认为不考虑不均匀沉降。我的做法基本上同redflag,但是一般去1cm,大一些的桥梁取2cm。 小桥一般取0.5-1cm,大桥2cm,或L/3000 这个跟地质有关系,很多是做实验来的,东南大学做过一个实验,好象是沉降的70%左右是在施工阶段完成的。希望这个结论对大家有所启发。 对一般的桥型,每个墩取1cm就够了,不过要注意进行各种组合,在桥梁博士里面可以很好的考虑这个的。 1/3000是一个经验值,计算大跨度桥梁时感觉还可以,但对于30m以下小跨结构,特别是2跨连续的,取值对计算结构影响太大,不知道有没人有同感,我有个想法:是不是可以上部结构计算结构出来,先计算下支沉,然后再输入程序修改,好比试算一样,不知道可行不?望指教! 桥博大桥一般用2cm。不过看结构选择沉降的不利墩。桥博有组合的功能,可选择使用。 据我的设计经验,一般的连续梁,连续刚构取1cm沉降就够了,取得时候按隔墩沉降,偶数墩台沉降一次,奇数墩台沉降一次,再包络,Midas可以很方便的模拟。 这个根据时间情况来,桥夸越小,沉降对结构内力的另向就越大,我设计中连续梁一般30米以内跨径的,我都是取的5mm。 沉降和施工方法也有关系。比如一次成桥和分阶段成桥的,应该不一样。
桥博能够自动寻找沉降的组合,很不错的。 支座沉降一般我们取1cm,地质条件不好的话就取2cm 大家说的都很好,很有参考价值 我们按1cm的不均匀沉降考虑。 不错的论点,顶一个。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