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计算中的温度力!

trueghost 发表于 2010-6-28 17: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桥墩盖梁计算中要不要考虑温度力?有两种情况:
+ ?3 Y* h, {5 [8 d  `7 j1 Q& d1、盖梁裸露在空气中,盖梁应该受到全年升降温的作用,盖梁计算中应该考虑整体升降温的作用。, Q! H" |" A3 q: f" _. P0 O6 o5 f
2、盖梁埋在土中或水中,整体升降温对盖梁影响不大,可不考虑。(桥台盖梁都埋在土中,可不考虑整体升降温的影响)2 s% D0 _7 X; w& k4 h3 e

. N5 ^+ I' z5 N0 {6 ~& D对于情况1,又有两种情形:
$ H3 U# ^9 Q, n1)、当盖梁线刚度与墩柱线刚度比大于5时,不考虑墩柱对盖梁的转动约束,此时即便考虑盖梁整体升降温,其内力也不大,可不考虑。  E1 j& V9 d, b3 A4 w! g
2)、当盖梁线刚度与墩柱线刚度比小于5时,必须考虑墩柱对盖梁的转动约束,此时盖梁计算中考虑整体升降温,产生内力是相当大的。4 j- B4 a. K6 s6 r: I  r# m, X
就一新规范13米的简支板桥,若桥墩按刚构体系考虑整体升降温时采用1.6X1.4米的盖梁,还要配两排直径28的二级钢筋(抗弯钢筋间距10厘米)能满足计算要求;若按刚构体系计算不考虑整体升降温的影响,则采用1.4X1.2米的盖梁,只需配配一排直径28的二级钢筋(抗弯钢筋间距8.4厘米)就能满足要求。7 Q2 o- @' b3 w, w1 N  L1 Z2 v/ H
* n1 a5 M( |' S
看了下桥梁通的计算,没有整体升降温这一选项,不知大家是怎么考虑的。" c, V8 T" C5 u$ \3 [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5 收起 理由
redflag + 5 发帖交流,鼓励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2.8万查看20评论

fanyingchi... 发表于 2013-9-3 19:31:25
楼上的都是高手啊,小弟刚用桥博算了个盖梁,发现温度影响确实挺大,验算桥梁通算出的钢筋,裂缝通不过,小弟想请教各位老师,桥博计算盖梁是按钢筋混凝土一般构件?还是会自动判断用深受弯构件或是一般构件?
& J8 P/ r$ n5 P另外,上边有老师说有的设计院盖梁受剪力控制,会不会是考虑建筑上抗震强剪弱弯的要求呢?
举报 回复
youngran 发表于 2014-5-20 11:26:50
之前分析的时候有考虑温度力
但没想到盖梁伸长反而还引致支承的横向水平力
所以要精确考虑盖梁温度力的话
建议应该考虑上部结构隔梁的横向EA
其与盖梁的横向EA互制的关系9 S, j2 C2 `/ S( A* u) n! p
举报 回复
孙松 发表于 2014-8-7 14:53:34
我在算一个psc盖梁,考虑整体升降温荷载的话影响不是很大。考虑梯度温度荷载的话,影响相当大。
举报 回复
yinhuhnt 发表于 2010-6-29 10:08:26
本帖最后由 yinhuhnt 于 2010-6-29 10:13 编辑 9 c& t. P' w" N4 U
8 }7 I1 L- e( v9 K1 p7 m
算了那么多盖梁,见过很多的算法,也试过很多算法,下面是一些个人见解:& P1 d' v1 N; b. c, V
1、对于温度,一般是这样:对于明盖梁,必须考虑整体升降温和温度梯度的影响;对于暗盖梁只考虑整体升降温的影响,不考虑梯度温度。; O1 Y; K9 C, H6 u4 g5 F& }
2、对于计算,建议还是采用桥博或MIDAS等程序,个人觉得桥梁通的辅助工具做的不错,盖梁计算缺陷太多。  H) G1 ~/ K) x, x
3、对于双层桥盖梁计算,一般可以把一层盖梁作为主截面,一层盖梁作为副截面,这样就可以达到双层加载活载的目的。对于墩高较矮的,框架刚度很大的,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温度特别是梯度温度的考虑,考虑多少是非常重要的。
" P  v' Y1 `7 X# |7 c" ]6 L4、对于活载的加载,以前曾碰到业主要求按简支梁支反力实际加载,在桥博中做起来特麻烦,一般都是直接用MIDAS计算,可以选一联,把上部都模拟进去。经过对比,桥博的横向加载法精度还是很高,是可行的计算方法。
- e7 |% D+ K) ~+ U5、对于盖梁和墩柱约束问题,建议最好建模时都模拟进去,如果是刚度比较大的框架式盖梁,建议把桩基都模拟进去,根据本人的计算对比,影响很大,所以,还是强烈建议盖梁计算最好不用桥梁通,精确度不高。
% Q; F$ C" F* V因此,一般盖梁计算是这样,采用桥博或MIDAS等正规程序建模(盖梁、墩柱、承台桩基,有需要可以把梁体也建模),根据实际考虑温度;如果是预应力盖梁,钢筋一般满足基本构造即可;对于双层盖梁,建议下层盖梁顶底板均考虑一层扁锚。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5 收起 理由
redflag + 5 解疑答惑,感谢您的劳动!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trueghost 发表于 2010-6-30 16:48:37
本帖最后由 trueghost 于 2010-6-30 17:04 编辑
1 Q- T0 `6 O4 P1 j. z2 S/ f! \9 D7 m6 C: K
yinhuhnt 兄,谢谢你的回复!
* u) M  h5 D3 d- Y" v6 c8 \' W       实际工程中,盖梁设计,我采用的都是桥博。同一盖梁同一荷载(按框架结构考虑),用桥梁博士考虑升降温影响和用桥梁通计算差别很大。只是看到很多图纸计算都是采用桥梁通,而我用桥博计算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故有此一问。
/ p5 s" X( @; I; M% W       按D62盖梁刚构简化模型建模计算,其整体升降温的附加内力是很大的。
; ?0 A; s( W/ q/ ^( ^1 s       85规范上的盖梁,是不考虑温度荷载的,新规范出来前,盖梁都是这么设计的。而按新规范验算旧规范空心板下部结构的标准图,肯定是通不过的(只对框架结构,但铁路院,其盖梁设计非常保守,盖梁里配三排抗弯钢筋(包含在骨架里),那样估计能通过)。有没有桥梁施工或检测的兄弟谈谈盖梁的极限承载力问题。2 g" A$ [3 F; r6 H& @4 y
       明盖梁中的温差效应,如果考虑的话,配筋或盖梁整体尺寸还将继续加大,这个与85规范相比差别就太大了。而且,明盖梁大部分是位于桥梁上部结构下的,应该可以不予考虑。
  T  n. e2 ]4 i  b       前段时间,看了论坛一篇关于一个大院下部结构设计的总结,上面说盖梁的承载能力是有剪力控制的。可我在计算中还没遇到过抗剪控制设计的,如果考虑整体升降温的话,温度抗裂控制设计倒是很常见。3 O3 X8 h% N" i! i+ h+ Q9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2 收起 理由
redflag + 2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cnmnqj 发表于 2010-6-30 21:14:46
85规范下修的盖梁有多少?现在正运营的有多少?拿桥博算的有多少?) @. P! o2 |, y  o
仔细考虑吧。
举报 回复
yinhuhnt 发表于 2010-7-1 10:48:45
本帖最后由 yinhuhnt 于 2010-7-1 11:01 编辑 - v+ G! e6 a, `4 F! Y: v
/ W) N! S, J4 I# J* V- F
个人觉得,既然现在我们面对的是04规范,就应该严格按04规范进行计算,毕竟这样保险哈。) z9 g' R( a1 F; r& f# m/ }  {
关于盖梁温度的问题,的确是,梯度温度的考虑对盖梁影响非常大,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或规定,该不该考虑,该考虑多少,个人觉得对于倒T等明盖梁,毕竟和梁体一样盖梁顶裸露于阳光下,应该和梁体一样考虑梯度温度的影响,关键是该考虑多少的问题。8 F# Q. a/ M$ X+ c" m/ z
对于通用图或标准图,本人一般只采用上部,而且是国家最新颁布的通用图(比如08版空心板、简支小箱梁、T梁等),而且都要根据实际按04规范检算,合格下才采用,至于下部构造,一般是根据计算严格确定的。
/ l) ^* L* v# c4 R" F毕竟国内外建了那么多桥梁,经过那么多地震等自然、人为灾害的洗礼,感觉对于梁体破坏,一般是特殊桥梁或弯桥,简支梁体系一般梁体不会破坏(顶多落梁,也是下部的影响)。一般都是下部破坏,看一下汶川地震桥梁破坏,基本都是下部破坏。  h9 U& d& F- c$ V) Q
04规范对下部的构造和配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对于计算都是很模糊,说明梁体的计算(规则桥梁)已是非常清楚,但下部的计算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所以本着谨慎的原则,我觉得,该考虑的因素还是要考虑的。. x' ~9 J+ ^, F' E+ z, o, n# x
本人一直在对各种桥墩中系梁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的墩高,不同的墩距,不同的层次,等等因素,系梁的受力情况,裂缝发展情况都有不同,在系梁配筋上,本人一直都是赞成谨慎配筋,因为,下部破坏时,经常系梁处首当其冲。9 ~5 V6 I) Y, P% K+ K6 t
一点个人见解,请大家批评指正,互相提高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堡币 +2 收起 理由
redflag + 2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回复
trueghost 发表于 2010-7-5 11:17:26
本帖最后由 trueghost 于 2010-7-5 11:28 编辑 ' Z" J( M8 u+ j# I6 T
9 A$ `1 H- S& L) i/ A
cnmnqj 兄,说的是现状,确实新老规范相比相差比较远,但按老规范修的桥还有很多在运行。
/ O* d( P5 m* s, W    yinhuhnt 兄,说得也不错,做设计还是保守点好!
0 ^9 c' `3 o! N6 S    有没有兄弟了解盖梁极限承载破坏,正常使用状态盖梁的性能(即盖梁正常使用时按新老规范设计的桥裂缝多宽,盖梁极限荷载,超载后盖梁的破坏情况)?
; d2 V" s7 Z2 t% h/ e, ]
举报 回复
y312366402 发表于 2010-7-11 22:02:47
看了以上的见解!小弟我真的是受教了!
9 E0 p1 z3 g9 Z# r3 z  还需要多多学习
举报 回复
xiong2602 发表于 2011-11-18 21:48:33
看了以上的见解!小弟我真的是受教了!. }/ H; Y$ u+ p
举报 回复
huiyu 发表于 2011-11-27 10:21:28
我设计中对显盖梁考虑整体温度作用的,呵呵
举报 回复
hz890521 发表于 2011-11-29 16:38:53
建MIDAS模型的时候没考虑这么细。。
举报 回复
liudemin11... 发表于 2012-11-17 09:14:15
不知道上面仁兄计算盖梁时是否考虑桩基柔度等影响,对于高度小于5m的矮墩,本人认为不需加系梁,加上系梁后整个桩基模拟就要按刚性去考虑,这个温度对盖梁的影响效应就更大了。
举报 回复
jikongdong 发表于 2012-11-23 11:09:57
本人计算一些盖梁,普通钢筋混凝土盖梁基本也都是裂缝控制,我感觉一般情况下桥梁通的计算应该是能够满足要求的,主要是你要严格按着规范把有效作用长度充分的计算准确,一般还是比较偏于保守的。
举报 回复
桥梁助工... 发表于 2013-7-6 11:33:23
多学习多看看,受益不少
举报 回复
csusunsky 发表于 2013-7-9 15:47:54
盖梁计算通常采用桥梁博士进行计算,个别也采用midas建模。计算相对桥梁通全面准确。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